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随着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聚焦地方区域,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持续效应的对外交流文化品牌,开展长期稳定的交流项目,以期实现有效的精准传播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各地区政府及公共机构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重点外宣媒体对外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说明,在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具有更强权威性、更快时效性、内宣外宣相统一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4.
李晶莹  滑明东 《职业圈》2008,(15):124-125
公共投资的定义一般是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是政府根据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活动。资金的主体来源于政府财政性收入,投资行为体现政府的意图。文章由此讨论了开展社会公共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的定义一般是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是政府根据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活动.资金的主体来源于政府财政性收入,投资行为体现政府的意图.文章由此讨论了开展社会公共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以国际投资促进、单边或双边经贸合作为主要诉求的城市跨境、跨文化推介,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人际外交和公共对外传播。作为国际投资促进的一种新举措和新动向,城市跨境、跨文化推介有效影响力的形成,非一时之举和一日之功,在实践中普遍面临城市人文传播自说自话、优惠政策给予自高自大、行政服务提供自以为是等三大突出问题。因此,以文本话语创新和表达创新为先导,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领导人作为公众人物,其形象既强调个人魅力,又必须服从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要求。中国国家领导人应当建构什么样的公共形象,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播好公共形象,是关乎国家形象建设和软实力提升的关键议题。本文试图通过三个问题,勾勒对国家领导人公共形象建构与传播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传播正面临政治、技术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本土实践中存在个性缺失、刻板印象和传播体系不均衡的问题。文章提出应当以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王翠云  何志清 《职业圈》2007,(4S):240-241
跟西方国家相比,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这并不能表明古代中国就是公共关系的沙漠。孔子当时虽然不懂得公共关系学之名,但是就《论语》所记我的教育内容来看,他在运用传播、舆论控制、塑造自身形象等方面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文章主要以“和为贵”为切入点,用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分析其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重信息更重情感Web2.0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播生态格局,催生了外交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外交2.0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利用Web2.0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来与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其外交政策的落实,各国政府通过微博、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对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传播活动都属于公共外交2.0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公共外交由线下向线上、由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迁移的步伐,加速了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一方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性危机时,数字公共外交为国家形象的管理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疫情所呈现危机时期的复杂传播格局也为数字公共外交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实践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为在数字空间建立一定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经验,我国公共外交实践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我国未来的数字公共外交工作应增强战略性部署,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数字化调适。在数字技术引领的人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大潮面前,学界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研究院协办的2017首届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年会于6月24日-2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紫金港国际饭店召开。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韦路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全球传播治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诞生的"澜湄合作机制"为云南对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云南作为中国西南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的窗口,在次区域的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云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和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澜湄合作机制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媒体合作的发展策略,从而对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和提升云南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自大数据概念被提出之后,新闻传播领域日渐受益于大数据的普及。尤其是在新闻报道、公共关系和政治传播中,数据研究直接或者间接地为这些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新的表现形式,甚至改变了它们的工作形态。但是在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中,大数据的运用才刚刚开始。从根本上说,大数据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前提。一是政府和公共数据日渐开源,越来越多的活动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出来;二是数据分析的软硬件条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本刊拟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展"2016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为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对外传播工作大局。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内容要求内容涵盖突发事件的应对、对外文化交流、重大活动宣传、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应是近年来在对外传播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案例,有广泛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本刊拟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展"2016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为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对外传播工作大局。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内容要求内容涵盖突发事件的应对、对外文化交流、重大活动宣传、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应是近年来在对外传播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案例,有广泛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本刊拟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展"2016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为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对外传播工作大局。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内容要求内容涵盖突发事件的应对、对外文化交流、重大活动宣传、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应是近年来在对外传播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案例,有广泛代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凸显,国际传播对公共外交的影响与作用与日俱增,甚至成为公共外交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曾说,公共外交强调的是“一国政府与国外民众的‘合作’度以及国外民众的‘接受’程度”。要让国外民众真正“接受”一国政府想要表达的观念与意愿,不仅要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信息表态,更需要借助国际传播,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并影响公共外交目标国的社会舆论,减少他国政府与民众对本国的误解与错误认知,避免引起两国关系的变故甚至倒退,并提高本国在他国公众中的正面形象,进而增进本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世界,两大趋势正引领着国家政治重心的转移和社会传播格局的转型,前者是以合作性为特征的善治趋势,主张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后者即社会化媒体传播趋势,因从"单向"转为"互动",从"中心"转为"去中心"的草根性而风起云涌。善治(good governance)即良好的治理,是在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和互动关系中实现公共利  相似文献   

19.
常江  罗雅琴 《对外大传播》2023,(4):27-31+53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重塑国际传播格局和生态的变革性力量,广泛应用于跨境信息采集,以及跨境内容生产、分发和人机交互等环节。在技术、市场和政治三重逻辑的相互嵌套下,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实践深度融合,呈现出传播大规模自动化、公共空间平台化和治理数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效率与公平、机遇与风险、流动与控制三对矛盾始终存在。据此,应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出发点,推动国际传播观念和伦理体系的革新,并以此观照变动中的国际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传播与计算传播研究不断融合。计算传播的研究方法为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用户画像、舆论分析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文本挖掘、情感计算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国际社交平台上不同群体对中国议题的态度和情感。这对于重新理解、监测甚至预警国际传播公共事件中的风险,以及构建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网络生态中参与主体在身份和技术层面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不断增加,多元传播主体的交互行为和协同演化机制也成为了国际传播与计算传播共同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