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沫若以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为导引 ,融贯古今中外哲学要义尤其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阐发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对社会历史的积极参与和改革中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大实现 ,并在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律动中求得与社会宇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学生“生命在场”是“物质生命在场”、“精神生命在场”和“发展性生命在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生命在场”。“生命在场”具有完整性、主体自觉性、体验性、生成性、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于起步晚,当代中国的高校生命教育并不完善,迫切需要建立高校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儒家生命观的“仁者自爱”的珍爱生命、“仁者爱人”的生命追求、“生死具善”的生死态度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生命观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因而以儒家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作为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着教育环境不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学生自身生命自觉性低等问题。以儒家生命观作为指导,创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提升学校的生命教育活力,提高教育主体的生命自觉性,建立中医药院校独立的生命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生命观,提升其生命意识、培养正确生死态度、促进其实现生命价值,并有利于中国生命教育发展、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生命教育以来,总体上中学德育倾向于生命认知教育,忽视和缺失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有机结合,德育关注人,关注个体,也关注人内隐、活泼、丰富的生命情感。生命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遍生命”出发探讨生命哲学,建立了以生命为中心的审美价值本体论.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思想中,为了宇宙与人生、事实与价值达到统一状态.方东美从心性之学的进路深刻分析并继承与发展了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学说,从而建立了其生命美学思想中兼容“情”“理”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6.
是一种宿命,对于“黑马”吴俊来说,无论生存还是艺术,争议永远如影随形。他的艺术活动,在持续拷问生命本质,诠释生命意义。他的艺术行为是个人探险,也是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7.
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应以关注与直面生命为起点,点化与润泽生命,促成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整体发展,培育一个身心和谐的全人是体育教育应有之意。我们要深刻认识体育的生命品性,挖掘其中丰富的生命内涵,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不利局面,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生命教育体系,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体育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清醒认识生命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失落的现状,牢牢竖立“生命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增强生命意识,在体育课程中确立系统的生命教育目标,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实现体育教育生命化。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派生出的顺从自然、恬淡修身的生命理论,包括:“贵身”、“惜身”的生命意识观;“名与利”、“得与亡”,、“荣与辱”对立统一的生命价值观;“上善若水”内外兼修的养生境界观以及“守中”的合理健身观。老子的生命观对现代学校健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参与健身养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人类寿命和从古到今寿命不断增加这个事实,阐述当代“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特别提出“运动”不可能延长人的寿命,而只能提高生命质量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世俗理性生命观已趋于成熟。诗人希望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但他们又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苦短,他们希望以享乐特别是对爱情的追求来淡化生命短暂的焦虑,获得生命的超脱。《诗经》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体育教育的终极指向,指出培育完满和谐的生命体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教育要遵循生命特性,尊重生命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与多样性,发挥其创造性与超越性,开展生命化的教育。体育课程理念要实现由"健康第一"向"生命为本"的跃升,改变体育课程中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命关怀缺失局面,将生命教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中,实现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生命化的体育教育要依靠生命化体育教师,创设生命化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生命的灵动,优化生命机体,焕发生命的活力,激发生命的创造力,进而实现体验生命、唤醒生命、生成生命与丰富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界的正统观点认为老子的人生态度是消极无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老子的人生态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子以生命为至尊 ;二是老子人生态度的主体是积极入世 ;三是老子人生态度有消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体育、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正不断走向深入.本文在探讨体育与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倡导与培养“体育生活方式”,并认为科学的体育运动计划是实现“体育生活方式”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运用特尔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化社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避开管理、行政路线,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反映体育生活化本质的指标入手,提出两个特色指标"体育家庭"和"体育骨干";共进行专家问卷法3轮,最终构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集,其中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锻炼人群行为与态度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与体育家庭等;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设施及经费的社会化、居民锻炼的行为与效果、体育家庭健身特征等;2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有3个以上社区体育居民自治组织、有民间体育社团、辖区内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80%以上等。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推广、评价体育生活化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活对教育来说具有根源性、本体性的意义——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即生活,且为了生活。儿童在生活之初走进教育,在教育中开始一种特殊生活。教育既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关注儿童的未来生活,更要关注儿童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2007年连续四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包括许多方面,应该说农民的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认为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也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各种媒体的宣传密切相关,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健康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 and Wellnessfor Life),对江苏省10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选取该量表中的“运动锻炼”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比较“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其他生活方式要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在“吸烟”、“遵医嘱服药”、“每日食物多样性”、“学习的积极性”、“寻求感情释放和帮助”、“参加集体活动”等生活方式要素方面均存在差异,说明锻炼与否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发达国家体育生活化价值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学校体育生活化实施路径的“四个渗透”,提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方式及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