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论王伟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①徐志摩一生发表了二百...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神思妙想以及他的浪漫情怀,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从上个世纪初期流传到了二十一世纪。本文从徐志摩早期的作品分析入手,探讨了徐志摩敢于揭示苦难,呼唤社会公平的思想倾向,指出徐志摩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怀有怜悯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期待,不畏艰难的追求以及失望、悲观、颓废的情绪。徐志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融会了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清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诗歌意象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三类,徐诗意象具有清新明丽、新颖美妙、充满动态感和轻飘感等特点,蕴含着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6.
作为作家和诗人,徐志摩早就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了解。这是因为,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写出过好些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优美诗文;同时,在丰富和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方面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徐志摩──他的成绩和贡献以及缺点和局限。作为诗人,他诗作的思想倾向是比较复杂的。其成败功过,一向没有定评。茅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论》),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他的创作最充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情绪、弱点和局限;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主革命阶段中…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间,《人间四月天》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在三位女性间情感的游走徘徊串接起了诗人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在那个被建构的世界中,徐志摩俨然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爱情斗士。他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激起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共鸣,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越过时空,成为最了解徐志摩的人;但我认为,恰是那种先期被限制了视角的欣赏,让诗人徐志摩离大家渐行渐远了。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早年留学美国,欲做“一个中国的H am ilton”,到在欧洲顿悟性灵,弃…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9.
三点导读     
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  相似文献   

10.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康河宁静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泛舟寻梦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康河和康桥的深切眷恋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本诗中遵循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本文将取其一美即“绘画美”作具体分析,探究出其“绘画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