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释中日神话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即他们敢于反抗权威、征服自然、治服怪兽,保护百姓。共同点反映出两个民族在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经历了相同发展阶段。指出中日两国英雄神话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性。其相异性在于:第一、思想倾向不同。第二、中国神话着力歌颂英雄的执着与顽强,而日本神话则大多歌颂胆略过人、克敌制胜的英雄。第三、日本的英雄神话中,英雄们总有好运相随,而中国神话注重体现英雄本色,绝不靠运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可以感受到中日两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力图通过国家神道、天皇制神话和家族国家观建立起近代日本的"文化统合"。在森鸥外小说《仿佛》中,也体现出这一教化政策。此外,森鸥外试图以德国哲学家费英格的"仿佛哲学"来做出合理性的解释,但最终归于失败。因为神话不等于历史,故而政府将神话当做历史看待无疑是一种非合理性的做法,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神话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本质有着传承性.希腊神话代表了世界神话的非伦理化,具体体现在:一、人本精神;二、命运;三、扬男押女的思想;对神、英雄审美多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董晓玫 《考试周刊》2014,(41):29-30
创世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天地、宇宙、万物的各种想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原始信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民族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民族性又使两国文化都散发出了独特光芒,特别是日本神话中的皇权思想、天皇的由来、英雄观等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充满着时代特色,又富于艺术新意。注重展现神话英雄的典型形象,用想象和激情将神话和现实沟通融汇起来,是其特点之一。题材多样性,是其特点之二。就其取材看:一是向我国古代神话取材;二是向日本神话取材;三是向古希腊神话取材。  相似文献   

6.
神话思维蕴藏着人类心灵的普遍内在结构,也是结构主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起点.古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与快乐英雄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传媒中的视觉英雄与听觉英雄,分别阐释着大众传播中两大永恒主题:生存主题与狂欢主题.神话构造了传媒,传媒讲述着神话.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8.
驱魔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至关重要的母题,也是英雄形象建构的基础。这一母题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一定的发生情境,特别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驱魔母题发生的情境与中国英雄神话的驱魔情境有着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冒险情境、荣誉情境和道德情境,也正是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境中才上演着独特的古希腊英雄剧。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口头文学。古代的人们不可能对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做出科学的解释,就凭着幼稚的想象,通过超自然的形象,以幻想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编造出一些故事或传说。神话一般分三种,即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创世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烛龙等。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如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等。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叶尔托斯特克》、英雄叙述诗《阿勒帕木斯》与希腊神话英雄珀耳修斯的故事、北欧神话英雄喜古尔特的故事、古印度著名的神话英雄罗摩的故事,在神性方面具有共同点,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思维规律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世界神话具备“创造”、“变成”、“产生”这三个动词的意义。研究古代日本神话思想,不仅要和中国古代神话作比较,还要研究古代朝鲜的神话。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构成了完整的古代神话思想。古代朝鲜、日本神话所表达的是“产生”和“成为”的神话思想,“创造”思想微乎其微;而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既有“产生”和“成为”思想,又具有“创造”思想。它和古代朝鲜、日本的神话思想有相异之处。古代朝鲜和日本的神话思想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在蒙古、哈萨克等阿尔泰语系民族民间传承的"不死水"神话以及蒙古文《苏勒哈尔乃传》(《Sulharnai yin tuuji》)所载"不死水"神话与日本同类型神话之间存在相通性;阿尔泰语系民族和日本"不死水"神话母题与非洲一些民族死的起源神话母题之间也有相同之处,这些相通性,有的是文化传播的结果,有的则是平行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日本上代民俗中的歌垣,发现歌垣的"垣"字可以表示神圣的空间领域,并且歌垣的另一叫法"歌场"有可能不是日本自制的词汇,而是来自中国古代文献。最后,通过导入中国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跳花"等民俗活动,指出日本创世神话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夫妇的歌垣形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一大代表。从总体上说谢林是个理性主义者,可是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却透露出非理性主义思想的萌芽。谢林非理性思想的形成,有其现实基础。谢林原本就颇具诗人气质,与浪漫派的接近促使他更靠近非理性主义;而与卡洛琳娜的相爱相离,又让他不自觉地远离理性走向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培训与研究》2008,25(7):81-82
从单幅漫画、四联漫画、连环画到现在的动漫,日本动漫历史性的飞跃离不开手冢冶虫这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日本动漫的新时代,创造了日本动漫的神话。原本被人认为简单、幼稚的动漫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产业,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在日本,动漫作为第三产业不仅对日本的文化市场起着支撑作用,也对日本的经济起着带动作用,在各个舞台展示着它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因其作品“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透析大江文学独具魅力的诗化文本语言,解构贯穿其文本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纵、横轴,以引发本国读者及相关研究者对外国文学创作文本及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按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是靠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来完成;非理性决策由直观、灵感、潜意识、情感等因素决定。任何一项科学决策都是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有机结会。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讲述少年派在海上漂流227天后成功生还的故事,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从而认同人需要信仰、需要对生命的敬畏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蕴的传达有赖于其对英雄冒险的神话类型化叙事结构的套用,原始猎人的神话原型的复现以及由老虎、岛及漂流所构成象征系统这三个神话原型要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