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不良青少年往往存在社会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孤僻性和攻击性三个方面。造成这些社会行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矫正学习不良青少年社会问题行为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习不良青少年往往存在社会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孤僻性和攻击性三个方面.造成这些社会行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矫正学习不良青少年社会问题行为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本人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某种不良后果的行为。学习不良小学生有持续的慢性低水平抑郁、不适应感、孤独感、挫折感、过分依赖和低自尊等现象。对学习不良小学生来说,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因素,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会影响学习不良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学业失败更会加剧学习不良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15-121
青少年期的问题行为,不仅对个体的社会化和学业成就有消极影响,也是人格障碍、越轨和犯罪的风险因素。美国学校主要设置三类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基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理论的"第二步"课程、基于社会信息加工干预理论的"我能解决问题"课程、注重建立积极社会互动的连结家庭与教师课程。在能力培养导向的干预、普遍性与针对性干预相结合、尽早干预、理论基础与循证干预、创设有效的干预环境等方面,美国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的设置值得我国参考。  相似文献   

5.
父母监控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青少年问题的减少。近期的有关研究表明:来自家庭方面的父母的知情程度、亲子关系、家庭结构,来自青少年方面的对父母监控的感知和对权力范围的认知,来自社会方面的不良同伴和社区环境,都会影响父母监控在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方面的效果。青少年已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也会反过来降低父母的监控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不良是指个体的实际学业成就与根据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达到一定标准时就是学习不良。我国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主要从其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与相关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在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了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以便理清思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兰 《教育探索》2006,(1):83-85
青少年行为偏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复杂多变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同伴群体以及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严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青少年养成教育应坚持系统化、人本化、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偏差行为的防治的有机结合,在预防、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伤害行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具有不利影响.本文旨在让社会更多关注,认识与预防自我伤害行为,因此文中着重探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定义与现状,并从个体特征因素、家庭与学校因素等方面解析与自我伤害的关联,以及如何预防与减少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包括意外伤害行为、吸烟行为、饮酒和药物使用行为、性行为、饮食和锻炼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等,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和个体心理特征,可分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两类,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问题行为理论是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深入地研究危险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某些超出常规,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但心理发展却相对平稳的矛盾冲突期。这种身心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心理困扰,常导致初中生一系列问题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用多种心理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以预防和矫正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父母低头行为指在亲子交流时,父母专注于手机使用而忽视孩子、扰乱其亲子互动的现象。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青少年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孤独感和学业倦怠等内化问题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网络欺凌行为、社会退缩等外化问题。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实现,且这一影响会因父母心理因素、父母自我反思态度、父母监控的强弱和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敏感性、人际敏感性以及特质自我控制等个体因素,同伴依恋和青少年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等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应从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进行跨文化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外就青少年问题行为成因的相关理论假设有:青少年危险行为模型,组合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生态理论等。其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现状包括多因素影响研究和单因素影响研究。对此,我们应在国外研究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际,作出应有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学业不良青少年较容易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社会适应、人际问题、情绪问题、危险行为等;问题的成因来源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大方面;文章对学业不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期望对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学与学习不良儿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心理学研究5~18岁身心有缺陷和学习困难的“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不良儿童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为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方法,学习不良儿童的评价、鉴别、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教育干预措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学习障碍不仅仅是一种认知障碍,同时还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和注意缺陷、焦虑和抑郁、攻击和违纪,以及社会交往不良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较低、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等。教育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合作学习以及塑造新行为等策略干预和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