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防起源于古代用以骑缝钤盖的条印,明以前即已存在并广泛使用。明中叶以后,关防发展为国家官印体系中的重要印式,在明清时期是专门颁给重要临时派遣官的一种特殊印信。至国民政府时期,关防的适用范围和意涵进一步延展和规范化,确定为针对临时性机关和非例设的特设机关所专用的印信。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公文生效有种印信标志,其中关防是很重要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明清以来的官僚体制的状况。该文从使用关防的主体、关防印文的一些特征以及印材等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4年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在历史转折时期承担着特殊使命,被称为"开国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是各级政府颁发法令、命令、对外行文钤公文和行使权力时使用的凭证信物。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始为新中国"开国政府"筹划制定印章制度。1950年2月政务院会议通过《印信条例》。新中国政府印章制度包括:铸造制度,涉及印型、制法、质料、印文、背款等;政府印信铸发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大行政区、省、行署区、市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中国驻外机构等,都按规定统一铸发印信;政府印信下发和上缴;政府印信的制发镌铸等。新中国"开国政府"印信铸发范围广、时间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4.
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是孔府行移往来的一种重要文书。孔府与各官署之间行移往来的手本,其稿本形式有草稿、定稿、正本、存本四种,形制各异;施用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明代中后期,孔府职役人员和民人所开手本,亦可作为清单、情况说明或凭证。手本在地方层面的行移往来,反映出手本在处理非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的特殊功用,也体现了衍圣公位高权轻的身份特点。研究明代孔府档案中的手本,能为洞见孔府的特殊地位及其行政运转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铁券文书是表明明代贵族爵位的凭证性文书,是明代封赠文书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认识明代贵族政治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文根据史料记载,结合现存的铁券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铁券文书在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颁发及与当时政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铁券文书的形成、处理与管理,以期从政治和文书管理两个方面认识明代铁券文书。  相似文献   

6.
诰敕文书是明代不同爵位贵族和不同品级官僚的凭证性文书,体现了明代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特点。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并结合现存的诰敕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明代诰敕文书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爵位和官阶的诰敕文书,在文体、结构、撰写、颁发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为明代诰敕文书在使用上,是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7.
金琼 《贵州档案》2002,(5):20-21
印信作为权力的一种象征,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印信的称谓、印信的形状、印信的印文、印信使用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民国以来,政府以律令的形式对印信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印信在文书中钤盖使用的规定,使印信成为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信档案,由于它以一种特殊载体出现,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自然而然地成为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印信的称谓,各朝代均有不同。秦以前,称“钢”、“坪”、“尔”。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其余为“印”。到了汉代,“玺”的称谓扩大到诸侯王及太后用印。至…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呖主编《明代东北疆域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章。25节,凡33万字,并附有明代东北疆域出土18枚卫所印信和10枚卫所文书档案印模真迹图录。探颐索隐,搜罗丰赡,文图并茂,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正>一、实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实物档案的分类企业实物档案一般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荣誉、纪念品类,包括企业在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获得的证书、奖状等,以及企业在举办或承办重大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凭证性实物,如活动标志、纪念品等;第二类是印信类,主要是企业宣布停止使用的印信,包括废弃印章、印模和徽标等;第三类是企业在发展、变革中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第四类是其他有保存价值的实物。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兵部尚书群体是明廷行政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僚群体,这一群体对于考察明朝中央政治权力格局及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明代兵部尚书的地域来源分布广泛,但是各省、直产生的兵部尚书数量有明显差距,且数量在不同时期存在起伏变化,这种时空上的差异和变化与明代的政治、军事形势紧密关联。同时,明代兵部尚书的选拔既受到科举等文官铨选制度的规范,又受到乡缘、学缘、事缘等社会关系以及时事嬗递的影响。作为能动主体的兵部尚书除了军事管理外,穷于应付各种复杂关系,这不仅对兵部尚书的仕途与人生结局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兵部尚书的政治与军事职能的发挥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谈印章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玺"、"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印章盖出的印记,也叫印文或印痕.  相似文献   

12.
金册是明代分封制度的重要凭证,是受册封人的身份象征。本文通过对有关金册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出土实物,对金册造办、使用及存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明朝最高统治者依据宗室身份等级不同,册封时分别授予金册和银册。金册由内府银作局造办,翰林院撰文,中书科书写。用金初由银作局向内承运库支取,后由户部收买。诸王册封以授予册宝为核心,制定了一套隆重的仪式。初封诸王的册封仪式在京师举行,袭封诸王的仪式由朝廷派遣使臣至各藩府举行。册封时间嘉靖三十二年之前无定制,之后大多安排在四月。册封仪式结束后,金册即存留于王府。金册用于随葬,仅见于明代早期,应属个案。金册尺寸有严格的规制,明初已定长"一尺二寸"之制,并为以后历朝所遵守,可作为出土封册实物定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国内外利用凭证库进行单点登录研究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图书馆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方式,然后分析、比较当前Web应用中几种常见的单点登录实现策略,设计出基于凭证库的单点登录系统的总体结构,并介绍作为单点登录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凭证库、凭证管理器和用户映射机制的工作原理,文章最后实现基于凭证库策略的单点登录系统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档案馆的实物档案展橱中,革命先烈与敌人斗争所用的大刀、匕首之间,陈列着一枚长方形的关防,印文是"山东人民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关防".  相似文献   

15.
记者证、采访介绍信,是从事新闻采访职务行为的正常凭证,它表明持有者的身份及从事新闻采访的权利。未曾想到,它将在××市的公安部门失去作用。据《人民日报》1月24日的消息,该市公安局1月22日向全市各新闻单位的政法记者颁发了“特殊采访证”,“记者凭着这张特殊采访证可以对全市公安干警的日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全光无线网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云中心身份认证方式进行安全访问认证,处理大量并发事务时会出现滞停状态,使得访问认证模型的吞吐量较低。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全光无线网安全访问认证模型,以此为基础搭建分布式可信认证架构,作为安全访问认证的基础。考虑主从链上节点的提交保证金数量和通信时间,选取部分节点作为代理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认证请求。在所有代理节点的共同作用下,评估访问人员身份信任度。通过智能合约验证链上访问身份信息后,发放对应的身份凭证,完成校园全光无线网安全访问认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27日,福建省档案局和省人事厅联合颁发了《福建省档案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要求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全省专兼职档案人员必须在上岗一年内取得省档案局和省人事厅联合制发的档案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作为上岗任职资格的凭证。上岗培训的内容.基本是从事档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中,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件类型开始出现。传统的档案归档、鉴定和管理方式由于电子文件的自身特点而产生变化。笔者试就电于档案的凭证价值谈一点认识。 一、电子档案凭证价值的鉴定标准 档案凭证价值的实现以档案的原始性为前提,没有原始性也就没有证据性可言。传统意义上的原始性体现为内容原始性和载体形式原始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内容的原始性必须附着在形式的原始性上,惜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在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的过程中,传统“原件”标准是否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结合…  相似文献   

19.
蒋晖 《档案与建设》2017,(12):59-63,55
《真赏斋图》是明代吴派画家文徵明的代表作.文氏两次以真赏斋为题展开创作,两幅作品中真赏斋室内外景物呈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创作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比较嘉靖二十八年与嘉靖三十六年两幅图卷中器物陈设、家具样式、人物关系的变化,结合文徵明的创作思想及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文人群体的身份特征,能够看出文徵明对传统文人雅集绘画模式的突破、对文人身份理解的视角转变.通过辨析文氏借由器物塑造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的明代文人形象的意图,从而探究器物对于明代中晚期文人身份建构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内官墓志是记录内官生平最详细的资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内官身份特殊,其撰写出现很多不同于一般墓志的特点,且其传主多集中于上层宦官,内容围绕该传主的生平履历展开,较其他文献资料记载全面具体。明代内官墓志的流传亦较为有限,多集中在文集与传记资料汇编中,今人所见内官墓志多为考古发现。明代内官墓志的特点与内官本身关系密切,从墓志的撰写可以窥见明代内官与外官若即若离的复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