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明太祖实录》稿本保留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至六月的内容。"稿本"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字的情况,应属不熟悉明初情况的抄手"听写"而成。其记事顺序和通行的《明太祖实录》十分接近,但使用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书写格式留有许多明代起居注和钦录簿的痕迹,对燕王朱棣也不避讳,因而可以推断为建文帝时期的《明太祖实录》或其初稿的抄本。明太祖欲择立燕王一事在"稿本"与通行的《明实录》中均有记载,对比分析《太祖皇帝钦录》中明太祖的思维脉络,从逻辑上可以证实此事的真实性,这无疑对明初政治走向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不仕,洪武初应诏修《元史》,史成后授官翰林编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洪武七年,因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梁文》,触犯明太祖,被腰斩于南京,终年仅三十九岁,《明史·文苑》有传。高启诗、文、词皆擅而尤长于诗,被后世推许为有明三百年诗坛之巨擘。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诗歌作品,有《吹台集》、《凤台集》、《江馆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集,共计二千馀首。洪武元年和三年,  相似文献   

3.
有明一代,历朝皇帝均“命儒臣编纂实录”,将前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作详细记载,并在《实录》的基础上,“采辑皇考言行政事之可师可法者以为宝训”。“实录以备纪载,宝训以贻典则”,当朝皇帝“既以存诸心,力诸行,又望后之子孙皆尊之如典谟,一代之制存焉,不可或废也”。《宝训》“盖取诸实录所记”,集《实录》之精华汇编而成,既便于当朝皇帝“朝夕览省”,又可垂教于后世。 明代皇帝,除了被成祖篡位的惠帝、被英宗“夺门”废黜的代宗和“亡国之君”思宗崇祯三人外,其余历朝均有《宝训》。万历三十年春付梓的《新镌官板皇明宝训》辑录自太祖(洪武)至穆宗(隆庆)十朝皇帝的》。其后又续修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三朝的《宝训》。其中太祖的《宝训》篇幅最长,达253页;在位仅一个月的光宗(朱常洛)《宝训》最简,仅存6页。 《明熹宗宝训》是从《明实录·熹宗实录》87卷中选粹而成的。现在见到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熹宗宝训》(载《明实录》之100册,下称“校印本”)是个残本,计53页。旅顺博物馆藏之《明熹宗宝训》(下称“馆藏本”)计17页,皆为“校印本”所未收者,故而弥足珍贵。今述其要以使世人知其梗概,俟《明实录》有再版机缘,或可尽补缺之绵薄。  相似文献   

4.
明初,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十分突出。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再三采取措施削弱中书省的权力。而左丞相胡惟庸则擅自专权,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的奏章,必先取阅,甚至匿而不报。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令奏事无关自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更以擅权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取消了中书省,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实行文书行移勘合制度便是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四、史馆国史实录院 (一) 史馆 1.建置及官属职掌从魏晋至唐初高祖时,秘书省下设有著作局,有著作郎等职掌修国史。唐太宗贞观三年(629)闰十二月,为修《五代史》,设史馆于宫中,初隶门下省,开元二十五年(737)移于中书省。史馆官属: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  相似文献   

6.
《明史》卷七一《选举三》曰:兵部凡四司,而武选掌除授,职方掌军政,其职尤要。即武选司职掌武官选任,职方司职掌武官考核。此说影响甚大,不少论著都认为明代武官选任总归武选司管理。其实这一点并不符合史实,有必要加以澄清。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初定六部职掌,兵部掌天下军卫武选、厩驿、甲仗之政  相似文献   

7.
《湖北档案》2007,(10):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401年(胡建文三年)。共98页.保存于辽宁省档案馆。该文献是内阁大库旧藏清初明史馆钞本散页,规模较小。该稿本为《明太祖朱元璋实录》历次撰修稿之首。具有宝贵的原始性,记录详实。可印证后修者。  相似文献   

8.
五明治十年开办东京大学,其第一批毕业生有井上哲次郎。他于十三年七月毕业,十月任职文部省;十五年任东京大学助教授,翌年讲授东洋哲学史;十七年二月赴德国留学,原定三年,后延至六年,于二十三年回国;同年任文科大学教授。是秋发布教育诏书,井上于二十四年写了《诏书衍义》。三十年被任命为文科大学校长。三十二年出版《累轩论文初集》,三十三年出版《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三十四年出版《卖轩论文二集》,与蟹江义丸合编《日本伦理汇编》,三十五年出版《日本古学派之哲学》、《伦理与宗教的关系》、《释枷牟尼传》,三十七年辞…  相似文献   

9.
清代自康熙年间起,每次重大军事活动结束及遇有重要政事,均要将有关这一活动的谕旨、奏折等档案史料汇集起来,择其要者,编纂成书,称为方略或纪略,为此而专门设立的修书机构,称为方略馆。现有著述认为,清代方略馆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目的是为纂修“三逆方略”。但笔者认为,清代方略馆并非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而应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这是因为:第一,评定三逆方略》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这一部方略的纂修最早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提出来的。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①四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初十日,“福建造…  相似文献   

10.
正城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御性质的大型建筑。历史悠久,形式稳定,功能独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中,城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政治体制、行政管理、社会结构、地理沿革、军事防御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明《怀柔县志卷一》记载,怀柔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为土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改  相似文献   

11.
<正>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一文以《尚书·尧典》(汉代始有《尚书》之称,故本文于《书》之统称或秦代之《书》皆称《书》,于汉代今古文本称《尚书》,而《尚书》之《尧典》与《舜典》分合问题,陈氏依伏生《今文尚书》"慎徽五典"以下皆属《尧典》而指称,本文亦一并以《尧典》称之)为秦代所改造之官本,其论据总有三端:"一曰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二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三曰五载一巡守"。此外,并主《秦誓》为秦代齐地儒生编入。今之  相似文献   

12.
清人所著《续通典》与《明史·职官志》等史籍对于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表述模糊,给后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错将整个明代或宣德十年(1435)后作为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时期。将《明神宗实录》与万历初期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纂的《万历会计录》等史料对于明代户部十三司的职能变革的记载进行结合,可还原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职能扩充的过程,从而得出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应为万历三年(1575)。  相似文献   

13.
明初,京内外大臣皆以奏本具奏,但因奏本用细字,字体必须用洪武正韵,又要于末幅标明字数及用纸张数。所以,永乐年间出现了书写较为方便的题本。自是题本、奏本并行。奏本自明代洪武年间定制至清代乾隆十三年废除,行之近三百八十年。对奏本是否用印问题,长久以来,学术界一般认为“清承明制,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清代典籍认为这是沿自明代的规定,如《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042《通政使司》载:“乾隆十三年谕:向来各处本章,有题本、奏本之别。地方公事,则用题本;一己之事,则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其式沿自前明。”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23亦载:“顺治二年,命各衙门皆缮本章,而有题本、奏本之别。公事用题本,一己之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沿明旧式也。”但据笔者考证,明代奏本不但可以奏公事,且规定必须用印,而公题私奏和奏本不许用印的规定,是雍正二年才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4.
<正>《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体大事纪,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清代官修文献,记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代沿袭旧制,新皇帝即位后即临时开设实录馆纂修前朝实录。清代12位皇帝,有11位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虽未用实录之名,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相似文献   

15.
郭美兰 《历史档案》1999,(3):133-135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3000多件(册)明朝档案,尽管数量不多,但对研究明史却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将这部分明朝档案的由来、内容及其价值和作用略作概述。一、明朝档案的由来。档案是历史正在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历代统治者对文书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王朝也不例外。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在总结建国后的立法定制和所作所为时说;“华风沦没,彝道倾颓,自即位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制章服,正纲常,明上下,尽复先王之旧,使民晓然知有礼义,莫敢犯分而挠法。”(《明太祖实录》卷14)明朝的文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清代藏书史上,"铁琴铜剑楼"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其藏书史迹见诸多种史籍记载,为后人所敬仰。今就楼名之缘由作一考证,以正源委。从前人的记述来看,铁琴铜剑楼名称有三次变化:原名恬裕斋,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清帝讳改名敦裕堂,1898年更名铁琴铜剑楼。此为《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所载;又如《辞海》等工具书均含糊为"其藏书处初名恬裕斋,后改名‘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17.
丁耀亢今存所著《丁野鹤集》,康熙刻本,内载《化人游词曲》一卷、《赤松游传奇》三卷、《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二卷、《西湖扇传奇》二卷,皆戏曲著作。单行本有《新修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二卷,顺治十三年写刻本,《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著录。其子慎行跋《西湖扇》,称其父另有《非非梦》、《星汉槎》传奇,并已刊行。此二种剧作,今未见有书传世。耀亢字西生,号野鹤,晚号木鸡道人,或署紫阳道人,山东诸城人。顺治中由贡生官惠安知县。与董其昌、锺羽正、龚鼎孳  相似文献   

18.
一、有关白敏中神道碑的历史记载从《集古录跋尾》卷九页一二下、《集古录目》卷十页一0上、《宝刻丛编》卷十页四二上及《天下金石志》[陕西]第十三页“华州”著录可以得知,大唐宰相白敏中神道碑,刻于唐咸通三年八月,撰者毕諴, 书者王铎。毕諴以文采知名,《旧唐书》177 卷有传,《新唐书》183卷亦有传。王铎为僖宋朝宰相,封晋国公《旧唐书》164卷有传, 《新唐书》185卷也有传。从新发现的白敏中碑残文中所载官衔可推知此二人。  相似文献   

19.
<正>自明末沙定洲之乱(1646年)后的30余年,昆明周边多次经历兵燹,生灵涂炭,明末永历二年(1648年)黄向坚《滇还日记》记载:"省城之东有县呈贡,系太仓学博文公祖尧之故里……全城皆屠,止存文公一家。"特别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平定三藩之乱,满汉三路大军40余万,强攻昆明城,继而挺进云南各地,兵锋过处,草枯城摧,清康熙二十六年徐炯《使滇日记》:"(南宁)署舎草覆,墙壁倾颓,荒凉万状。"平定吴  相似文献   

20.
据《清代文字狱档》考李驎的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世清同志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载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文物》杂志。文中说:“李驎或即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冬。”此说与史实不尽相符。 汪文是根据《虬峰文集》刻成的时间,推定此集作者李驎的卒年的。从《虬峰文集》的字体肥瘦、大小看,各册参差不齐。卷十三收有丁亥所作诗,则集中收诗已至康熙四十六年。《贩书偶记》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此集刻于康熙三十九年,皆误。北京图书馆藏本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