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志勇 《内江科技》2013,34(4):19+90
车古201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白云岩和灰岩,油藏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及控制因素分析,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埕北306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原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埕北306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原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292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292潜山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生界裂缝型储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油藏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裂缝,愿生孔隙不发育,因此,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裂缝发育特征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狮子构造中深层油藏主要油气储层为裂缝型泥灰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质泥岩和云质泥岩,裂缝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通过对裂缝的特征分析,明确了该区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两种类型,储层的发育受岩性、层厚、构造三种因素控制。1储层发育背景狮子沟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毗邻阿尔金斜坡,属于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走向北北西—北西西。该区主要发育第三系地层,沉积格局受古凸  相似文献   

6.
朱凤云 《内江科技》2010,31(4):104-104,120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我国发现并投入开发的大型油田之一,是岩溶作用为主的裂缝一岩溶型油藏。本文综合应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分析化验、镜下鉴定、常规测井、FMI测井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塔河油田四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岩溶作用形成的溶孔、溶缝、溶洞以及岩溶坍塌形成的裂缝,原生孔隙和构造裂缝均不发育。该油藏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古岩溶水动力单元的控制,通过恢复岩溶古地理环境,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入岩溶亚带和渗流岩溶亚带)、潜流岩溶带和缓流岩溶带3个古水动力单元。确定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秦东风 《内江科技》2010,31(11):128-128,42
裂缝性油藏在胜利油区所占比例在近几年有所提升,开发投产的油田与裂缝也息息相关,因此裂缝性油藏的研究也引起地质人员的高度重视,胜利桩海地区裂缝储层发育,本文通过对其研究了解构造裂缝性油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彭利 《内江科技》2013,(8):62-63,85
本文针对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各小层井网完善程度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各小层层间物性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等问题,在地质再认识和油藏动态分析基础上,根据储层的沉积条件、储层构造、物性好坏、裂缝发育程度、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带精细划分,以新的开发区带为单元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制定王场潜43中高含水期合理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调整,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调整改善了潜43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常琨  苏程 《内江科技》2013,(2):16-17
滩坝砂油藏储层特殊,裂缝延伸与扩展、缝高控制、效果评估等技术均与常规油藏有所区别。由于天然裂缝发育,裂缝在延伸过程中容易形成多裂缝,裂缝间的干扰给压裂设计施工带来新的难题。通过研究滩坝砂油藏多裂缝延伸规律、滤失规律等,建立一套完整的多裂缝诊断技术,为该类油藏的压裂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藏勘探表明,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即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因此,应用测井、岩石破裂压力实验、测井多属性反演、迭前反演等技术方法对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变质岩岩性、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为基岩油藏富集区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依据,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八面河新角7潜山带发育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储层岩性以泥晶灰岩、颗粒灰岩、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可分为溶(孔)洞、孔隙、裂缝3类10种类型,以粒内溶孔和裂缝为主,总体为孔隙-裂缝型储层。岩溶带可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水平潜流带以建设性岩溶作用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受潜山岩性、裂缝发育程度和所处岩溶带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储层构造裂缝的研究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低渗储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不同成因类型,并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天杰  刘新菊  陈雷  孟越 《今日科苑》2013,(16):121-121
坪桥特低渗区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寻找与该区储层发育特征相适应的井网形式,探索其合理、经济的井排距,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已发现的潜山类油藏依据岩性,将其划分为变质岩潜山和碳酸盐岩潜山,变质岩潜山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增储领域,而碳酸盐岩潜山则是"十三五"期间重点攻关的领域。本文是以辽河坳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的油藏为研究目标,分析这类潜山油藏的储集特征。对于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在辽河坳陷内主要分布在西部凹陷曙光低潜山和大民屯凹陷的静北潜山,这种沉积型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元古界和古生界,由于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溶孔,储层条件优越。同时隔层也普遍发育,岩性主要为板岩和泥岩,封盖能力较好,因此,多套储盖组合对于这种类型的潜山油藏是关键的成藏要素。对已发现的油藏进行解剖,共分为两大类油藏,一类为风化壳油藏,一类为内幕型油藏。  相似文献   

16.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内江科技》2012,(10):165-166
大石-遂南地区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要产油层,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孔、洞、缝三类十二种,其中原生孔隙在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影响下消耗殆尽,沉积后的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以及沿着这些裂缝发育的溶蚀孔、洞构成了大安寨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区内大安寨段属于典型的低孔隙度-裂缝型复杂储层。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川中射洪~西充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洞以及裂缝,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极大的增加了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响应,定性分析裂缝带主要分布在文12井区~充西区块以及明月~一立场区块;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最大,高产井主要受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前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下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6):64-66
断裂及裂隙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岩性致密脆而易碎的碳酸盐储层中,这种控制和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玉北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发育了5条北东向或近北东向的断裂带,据FMI资料揭示,受断裂带控制形成的裂隙在走向上与主干断裂带平行或大致平行,这些断裂带及其伴生的裂隙对该地区奥陶系储层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四种类型的储层储集空间,分别为Ⅰ孔洞-裂缝型、Ⅱ裂缝型、Ⅲ孔隙-孔洞-裂缝型、Ⅳ孔隙-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发育,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首选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础地质资料以及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及圈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区老油藏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提供地质方面的指导。研究区属于冲积扇环境,储层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细砾岩及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有少量粒间溶孔、裂缝;孔隙度主要在5%~15%,渗透率主要在0.01~50×10~(-3) um~2,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构造、构造-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