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峰 《内江科技》2013,34(4):101-102
针对低渗、稠油区块开发中应用常规抽油泵举升存在泵效低、光杆缓下、转抽周期长的问题,采油院研制了实心柱塞抽油泵,偏置阀式抽稠泵,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特种泵技术,三种泵具有不同技术特点,满足了不同油藏的需求。通过现场900多井次应用表明,特种泵技术满足了稠油、低渗油藏举升需要,解决了常规抽油泵的不适应性问题,提高了泵效,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关。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井机械采油是国内外油田最主要的人工举升方式,机采井的系统效能是衡量抽油机井性能的综合指标.各油田现场经常采用各种配套节能技术来改善抽油机工作状况,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机械采油系统耗电量还是居高不下,油井的最大潜能无法有效发挥.为了提高高含水后期的开采效益,通过应用多杯等流型气错、机采井免清蜡、抽油机井节能减速器技术,通过试验井生产,目前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螺杆泵井作为一种机械采油设备,它具有其它抽油设备所不能代替的优越性,如:它适用于稠油、含砂、高含气井的开采;它体积小、安装方便、无污染、能耗低等是它易于推广的重要特征。但是对螺杆泵井异常的判断,尤其是漏失井的判断是一个比较困难也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螺杆泵井的举升高度进行计算,再把理论举升高度与实际举升高度作对比,并结合剩余压力对螺杆泵井进行分类判断,并对我矿作业井、生产井进行实际验证。为螺杆泵异常判断提供了比较准确、方便、快捷诊断方法,希望能运用在今后的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8)
采油举升工艺是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本增效的关键,针对奈曼油田九上段和九下段储层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系举升工艺优化研究,优化举升工艺参数,配套应用加重杆防断脱工艺,有效延长检泵周期。同时,为开拓节约挖潜新思路,在奈曼油田首次引进双向平衡游梁式双驴头双井抽油机,实现"一机带两井",为奈曼油田节约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螺杆泵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已成为油田主要举升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螺杆泵管理水平,结合生产管理实际,本文从分析螺杆泵井工作电流、有功功率、输出扭矩入手,摸索这几项因素与油井结蜡的量化关系。分析运运用何种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热洗周期。  相似文献   

6.
孟庆丽 《内江科技》2011,32(11):111-112
陈家庄油田南区为薄层特稠油油藏,具有“储层薄、油稠、出砂严重、舍油饱和度低”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开展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一是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强化砂体平面油水关系分布描述:二是开展薄层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并优化设计了热采水平井的井网井距、水平段长度、经济极限厚度等参数;三是完善热采工艺配套技术,进行肪砂工艺、注汽工艺、水平井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应用;四是配套完善热采管理,结合生产动态优化热采选井.确定合理的注汽强度、制定合理转周时机图板,进行热采周期内差异化管理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实现陈南薄层特稠油咎体动用.目前已.挚体动用储量2529×10^4t,建成33.8万吨产能的规模,采收率达到17%,储量动用程度达90%  相似文献   

7.
转SAGD生产初期,蒸汽腔较小,供液能力有限,承受压力波动幅度较小,采液速率不易太快。高压生产阶段,主要以扩展蒸汽腔为首要目的,加大注汽量,但加大汽量会导致蒸汽汽相热焓下降,不利于汽和油之间的热交换。SAGD生产稳定期,建立相关较好的油层泄油—液面高度(Sub-cool)—采液速率关联性,可使产油达到峰值。如何顺利进入SAGD生产稳定期,快速提高产量是SAGD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因此各个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技术研究,对SAGD现场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重32井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生产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对生产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风城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自2008年开辟试验区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转抽169井组,随着开发层系区快的不断扩大,转抽后井组生产差异性越来越大,主要存在产量提升速度慢、生产波动大等问题,通过对开发区井组生产实践总结,结合地质特征认识,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优化后大幅提高了转抽初期井组生产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SAGD生产初期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SAGD井组转生产初期提升生产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荣强 《今日科苑》2009,(20):78-80
稠油是塔河油田油藏的最大特性,目前塔河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以有杆泵采油工艺和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工艺为主,其中电泵采油工艺以其深抽、大排量、管理方便等特点成为越来越为重要的机采工艺和发展方向。该文从粘度对离心泵特性影响的研究开始,系统地提出了提出了稠油井电泵开采技术:一是提出了对电泵本身进行技术改造措施,二是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配套工艺,三是对电泵深抽(5500111—4200m)提出了相应技术改进的研究。对于丰富和提高塔河油田的稠油开采工艺都有很重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在埕东西区稠油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胜  严丽晓  李灵 《内江科技》2009,30(7):84-84,190
埕东油田西区Ng44为一个典型的底水稠油油藏,是2008年采油厂的新建产能区块。试油试采表明该块常规生产油井初期产能较低,直井生产含水上升较快,水平井热采开发效果较好,因此产能方案设计采用水平井整体动用。本文介绍了埕东西区Ng44稠油底水油藏产能建设中水平井的应用情况,通过水平井防砂筛管完井技术、酸洗技术、注汽热采技术和井筒举升技术等配套技术的综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埕东西区Ng44稠油底水储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薛武斌 《内江科技》2013,34(1):4+14
掺水工艺井计量变化大、采油时率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一直是困扰采油生产的一个难题。为了稳定稠油井生产,从精细掺水工艺井管理入手,根据单井生产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以精细管理提时率,从而夯实稠油井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采油XX队从1996年投产二次加密井以来,由于有效厚度小,产液量偏低,连通性能差,供排关系不协调,造成低产低效井增多。如何采取间抽的方法来实现节能、降低机械磨损所做的工作。在间抽井间开中的产量变化分析及间抽制度的制定方面,进行了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探井压裂后间喷时间长,影响压裂返排一体化工艺下泵时机的问题,从分析工艺实施步骤入手,设计了带压转抽工艺方案,进行了油管封堵、联作泵投放、连续杆动密封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形成了探井有杆泵带压转抽技术,有效提高了压裂井间喷阶段排液速度,降低了储层污染,缩短了试油周期。  相似文献   

14.
注聚区出砂、出胶问题成为困扰机械举升长效开发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历史生产情况的对比研究,发现在注聚区出砂、出胶井况下,目前的举升工艺技术适应性较差,急需开展注聚区提液举升工艺技术的配套研究,提高举升工艺适应性,延长举升配套技术寿命。为此,2015~2016年在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注聚区进行了提液研究,通过对电泵、螺杆泵、抽油泵等三种举升方式的现场试验对比,开展了有杆大泵提液技术攻关,形成了适应注聚区出砂、出胶恶劣井况的机械举升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向明光  殷泉东  张丽娜 《内江科技》2011,32(11):113-114
蝶杆泵采油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举升方式在油田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故障问题,影响了油井生产而螺杆泵井失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孓仅需要定量计算,而且需要定性分析本文对东辛采油厂应用的螺杆泵井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延长螺杆泵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南堡油田某采油区电泵井总井数30口,其中电缆绝缘值低或者无绝缘的风险井18口,占电泵总井数的60%.为了防止这些高危电泵井躺井影响产量,针对这些高危电泵井加强了精细化管理,结合油井实际的生产状况,及时分析电流、压力、液面、泵工况、清蜡、加药等现场资料,摸索制定出高危潜油电泵井的现场管理方法,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7.
采油工艺设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董睿  谢先华 《内江科技》2010,30(1):103-103
采油工艺设计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关系着采油生产举升等的实施.为提高其质量效率,进行了设计模版、资料等的计算机化推进,保证了采油厂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贺敏 《内江科技》2010,31(7):118-119
合理的开采方案对油田的生产至关重要,而油井含水上升规律和采油速度是决定开采方案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宁东3井区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储量状况,对宁东3井区含水上升规律、采油速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鉴胜利油田应用国内15个中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资料,多元回归出稳产期的采油速度的公式,计算出了合理的采油速度。提出了宁东3井区合理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9.
贾明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2-132,127
古城油田、井搂油田、杨楼油田主要以稠油热采生产为主,根据多年来现场资料综合分析判断,稠油热采井故障主要有四种类型,本文将针对稠油井砂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抽油机井普遍存在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地面设备、井下工具、采油管理工作等,本文结合生成运行情况,提出了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提高经济产量。系统效率是衡量机采井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应了油井目前的生产状况,更反映出油井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用电损耗情况。近些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提高机采井的系统效率、有效降低机械采油能耗已成为一项急待完善解决的问题。系统效率概述如下: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