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今天的校园内,体罚学生的现象并不罕见。虽然有教育法规,但信奉体罚的教师却认为体罚是教育差生、整治坏学生的法宝。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苦于学生难教,也睁只眼闭只眼。体罚不禁,素质教育、校园文明都是空话,是该大声疾呼教育走出体罚怪圈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体罚作为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已被我国法律所禁止。但实际情况是,体罚学生的事件不因法律的禁止而不发生。从对我国体罚制度的分析及与国外一些国家体罚制度的比较中可见,要杜绝体罚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惩戒作为教育手段的正确认识,且在法律上对教师的惩戒权加以明确,并使之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近来常听老师们在一起议论:教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那些问题学生,教师似乎变得束手无策,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是体罚,众所周知,对问题学生一味采取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学生的逆反,甚至是强烈的对抗,而且教师也无权对学生进行体罚。但现在连批评也不太敢了,因为批评重了,说不定哪个学生想不通而走极端,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  相似文献   

4.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是目前校园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5.
肖德茂 《贵州教育》2013,(15):16-17
小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最讨厌坐不住或者不时东摸西搞的学生。有时,教师虽然对他们多次提醒,反复教育却仍不见起色。教师津津有味的讲解往往被学生的小动作所打断,有些教师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花大量的时间去批评教育学生,甚至失去理智体罚学生。这样一来,不但耽误了上课时间,  相似文献   

6.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7.
丁声扬 《教书育人》2006,(10):33-33
在管理学生方面,国人向来是主张以严厉为主的。古代私塾的“手杖”之类的惩罚就不用说了,就连家长也是惯用“巴掌”与“棍子”。而对于现代教师稍显过火的“严厉”,只要不是真正的“体罚”,不少家长也是采取默许的态度。当然,现在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也是越来越有人性化的味道。对于校长来说,怎么来管理教师,实在是件头痛的事情。比起管理学生,教师好管多了,但是要想管好教师,难度却要大得多。我们探讨过许多“问题”学生的处理,但对于“问题”教师的处理,大家还是不愿意摆到台面上来议论。诸如体罚学生之类的大、口]题,那是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怎么来对待、处理教师常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口]题、小错误,却是有必要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8.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不当惩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教师有任何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这无疑是英明之举。可是,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为了保住政绩,一概不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罚”沾边。谁要是“罚”了学生,“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等罪名和“一票否决、责任自负、高职低聘”等处分则随之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吕赟 《教书育人》2007,(10):15-16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北京某职业学校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辱师事件。这起辱师事件引起了笔者对教育惩戒这一话题的思考。近年来,老师体罚学生的极端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断有学校和教师因为“惩罚”学生而被学生及其家长告上法庭,媒体也不时报导一些“恶师”事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至于学校谈“惩”色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束手束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对“惩戒教育”的理解,就是一种体罚或变相体罚,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了一个观点:教师对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但由此而全面放弃惩戒教育,一味地用“爱”去感化学生,在道德上崇高,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中却难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法》明确规定:“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该呼声越叫越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最高宗旨.基于这种背景,“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就成了违纪学生的挡箭牌。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因为这些规定缺乏度和量的限定,在实际操作中,成了教师的“紧箍咒”,而咒语掌握在一线教师之外的人手中。近年来,教师因为批评,惩戒违纪学生被告上法庭甚至失去工作的大有人在(还有的教师被暴打)。  相似文献   

14.
体罚是教育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相信每位教师对体罚学生的危害和对于体罚的禁止性规定都非常清楚,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在“高尚”动机和“良好”出发点的指引下,在应试教育和升学指标的压力下,往往会对那些学习成绩差、严重违规违纪、不服从管教、拒不改悔的学生拳脚相向,实施体罚。相信作为校长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由于职教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年教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但由于青年教师阅历较浅,经验不足,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往往欠严谨,欠科学,影响了教育效果。那么,如何理顺职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的问题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师生关系处理不好,有些青年教师却很少从自己的根本态度上找原因,往往把态度问题看成是方法问题,致使体罚、变相体罚在这些教师身上时常出现。因此,一定要抓住“爱生”这一根本态度来要求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疏远、隔离以及嘲讽等态度。这些在不少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却是典型的校园“冷暴力”。校园“冷暴力”的存在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不尊重,既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妨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因此,校园“冷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体罚是以损害人体、侮辱人格为惩罚手段的错误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体罚现象久禁不绝。体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被罚者往往是违纪学生。体罚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责打学生,让其它学生代行体罚或让违纪学生自罚,以及罚学生劳动、做...  相似文献   

19.
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侮辱人格为处罚手段的错误的教育方法。从法学角度看,实施体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实施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教育工作职务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父母责打子女不是体罚行为。同时,体罚的对象只能是学生。从体罚的特征着。体罚是教育工作者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对受教者所实施的一种侵害行为,是教育违法行使职权的结果,是滥用职权的表现。从体罚的结果看,会对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从实施体罚的主体的主观表现看,体罚是出自主体主观上的故意而非过失行为。现将体罚学生的有关问题作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 时下,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其实,这是社会对惩戒看法的偏差.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把教师依法对学生管理的手段等同于体罚.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把戒尺打出栋梁之材;而体罚已被禁止.但惩戒却不可随意摈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