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谐”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唐朝霞老师始终坚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美仙 《成才之路》2009,(14):98-98
思品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是发挥才智、谱写华章的立体舞台,是创造奇迹、挖掘潜能的广阔时空,是心灵对话、点燃智慧的巨大火把。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发展、成长的生命历程,这一历程是生机盎然、波澜迭起、活力无限的。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创造性教学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呢?我认为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欲望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王慧  王艳 《教书育人》2007,(4):34-35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5.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和  相似文献   

6.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和  相似文献   

7.
从人文关怀看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生物学教学》2003,28(11):31-3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体现并实施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心理环境是课堂教学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 ,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 ,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设计。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 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空间罗杰斯认为 ,“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 ,他就会心情舒畅 ,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 …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开放课堂教学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两国交兵,无策略必败;人生理想,无策略必空;教学数学,无策略必难;没有策略,虽黾勉为之,必然劬劳困苦,事半功倍。"策略"一词,意义深远,教学以来,积累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与大家分享。一、让学习氛围轻松融洽,引领学生创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是开启科学殿堂的钥匙,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要着力做好如下几点。首先,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就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并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良好教学氛围,这样才能获得心理与资源上的支持,其潜能及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相似文献   

13.
一、“开放”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这就是说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前提是心理自由,心理自由的前提是心理安全。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开放”师生关系:一是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师生在角色的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应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有学者指出:要把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  相似文献   

15.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上进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学校的“安全”和“自由”感,才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才能去创造性地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动因。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本文对此进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不仅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任务 ,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职能。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具有“创新”的心理安全罗杰斯指出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 ,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可见 ,心理安全是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基础。我们很难想像 ,在师生关系紧张、情感淡薄、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备和抵触之心的课堂上 ,学生还会有创新的举动。所以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  相似文献   

18.
顾玲玲 《家教世界》2013,(8X):171-172
<正>音乐课堂是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两个心理要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并能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有时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僵化课堂心理氛围,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一直非常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创造空间,并摸索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感到心灵的自由和放松,学生越敢于想象,勇于质疑.就越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理自由的空间和心理安全的氛围。在没有斥责、猜疑、批评的压力下,学生就会敢于放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大胆质疑,萌发创新的火花,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揭示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关键是营造一种全新的 ,有利于创新性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并使之成为学生整个生活的背景 ,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的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