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历来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维度的体育知识分类,深刻分析了认知心理学维度的体育能力本质;以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论述了认知心理学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问题,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分析,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可划分为4类,第1类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第2类是发展体能的方法;第3类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第4类是学生自学自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历来是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因为它直接关系或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启发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着对体育缺乏认识,认为体育不是他们的专业,只求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的思想,启发式教学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积累了不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组织职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需解决长期限制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陈旧以及教学方法的传统问题,而且,也应该重视学校体育组织管理工作问题。尤其随着新科技成果不断被引入体育管理领域,人们已开始利用各种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5.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内容领域 ,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与以往体育课教学方法的不同 ,提出了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两类教学方法 ,即支架式教学方法和抛锚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知识获得与个性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探讨。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丰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近10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对体育课程思政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体育课程思政正处于学术生命周期的细化阶段,届时发文量将呈现递增趋势;核心期刊载文量百分比较低,其中发文量排名较高的有吴向宁、赵富学、董翠香等作者,该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及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热点主题检索结果为“中国”“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词语;研究者紧扣“立德树人”视角,探索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包括其育人功能、实施措施、干扰路径等。该研究领域大都属于逻辑推衍式的理论探讨,缺乏实地调查、教学实验和实证分析;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主力军”,关于教师思政知识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调研、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构建是亟需发展的重要板块。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者,要把一堂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教好,对我们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产生较大影响。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技术健身论对高中体育教学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技术健身论的教学思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课形四个方面结合高中体育教学进行了思辨,并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能够给学生传习技术知识为重点;第二,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技术健身教学论指导思想下,教学方法不仅体现在技术传习上还要兼顾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第四,大体育课的教学课形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方法三要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对体育教学方法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以使教师更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由语言、身体动作和物质条件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个要素:语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体育教学中师生双方交流信息的载体,是联系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重要的纽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应注意: 1.语言要准确每个学科都是由名词概念构成其知识体系的,体育教师的讲解首先应尽量用名词术语,不要随便用土语,特别是对人体解剖部位、队列口令以及动作要领等,更要注意严谨。其次,运用语言要把握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透过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介绍来探讨体育知识的本质,并籍由知识螺旋理论模式来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如何被有效的互动与转化。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唯有重视学习主体性、课程多样性、心理认知性与身体实践性,才能让体育知识有效的被累积与吸收,最后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进行分析,并重建了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主要包含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理论教学方法,运动技术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身体体能方法,激励与评价“运动参与”方法,发展学生心理方法(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体育科学将广泛地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体育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将有很快地发展。所以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使之与现代教育同步,与时代的步伐一致.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领域专家系统外壳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旨在方便体育领域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便更快地推广和普及体育专家的知识。主要结论是:专家系统外壳的出现使不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体育工作者可以开发出自已领域的专家系统;知识获取阶段与模糊咨询阶段不确定因子CF的引进,使得利用SESS开发的体育实用专家系统可以处理体育领域大量的不确定现象;精确推理与模糊推理的分离,使得利用SESS也可以开发诸如实验室管理等确定性知识为主的专家系统;丰富的汉语提示等使不熟悉英文的体育工作者操作方便等。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通过分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中蕴含的体育健康知识内容,认为体育与健康实践教学中要合理渗透体育健康知识进行教学,室内教学要创新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学习评价来强化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须做到“四要”。即:要结合西藏海拔高、寒冷季节长、藏族学生年龄、体育基础等实际,做到因时、因地、因材施教;要符合教材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要贯彻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合乎体育教学特点,即使学生随一定运动负荷,又能使练习与休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其热点问题及其演进进行研究是当前各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课题。基于CSSCI数据库的578篇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研究文献题录,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共被引文献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前沿演进,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研究拓展新视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用系统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体育教学方法领域内,许多学者都积极地从体育理论角度进行各种探索、研究与创新,涌现出各种各样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表面看,似乎五彩缤纷,又好象杂乱无绪,难以辨清其本质和特征,也难以全面地加以认识、学习与掌握,但应用系统论观点去梳理,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与功能性方面的剖析,就可以循着这一思路逐步深入认识,很容易准确掌握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甚至创造各种教学方法,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与功能性方面的探究甚少,本文对此作一…  相似文献   

20.
对英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个国家中学体育健康课程内容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以学习领域来划分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视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内容;体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弹性和选择性,适应个别差异;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重视终身体育的内容,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对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改革的启示:适应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注重学校体育主体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增进学生的健康,重视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统一,加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形式上应呈现多样化、弹性化和乡土化;反映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注重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应给出达到内容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样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