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2.
一个专制型家长,在家里实行“君主制”,就须做到“三不”:第一“不”,是不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说往东,孩子就必须往东。家长说往西,孩子就立即往西,这同1 1=2一样,没有道理可讲,也不需要讲道理,孩子照办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架会说话的“机器”,平时呆若木鸡,有令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3.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有福气,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家长忙,有各式各样的方便食品、快餐;家长不忙,照着食谱做几个菜,色、香、味俱全,还准保是“高蛋白”。至于零食,不仅种类多,而且家里不缺。为了使孩子少生病,家长舍得花钱买“补品”。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6.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爱人在一家公司上班。由于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小孩,每到暑假,我们都要为孩子如何度假费上一番心思,各种“招式”也都尝试过,但就是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早在几年前就尝试过,但其“副作用”不言而喻,凶杀暴力、粗制滥造的电视情节肯定有碍孩子身心健康。去年,家里有了电脑,孩子的暑假就耗在电脑上了。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也失策。电脑网络比电视荧屏更“脏”更“乱”,小孩子很容易迷失。你能告诉我,怎样让孩子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吗?这是东莞市一名11岁小学生家长的来信。暑假就要到了,许多家长…  相似文献   

7.
有些家长总是跟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在家里要是不听话时,我只要说:‘不听不听话,如果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的老师’。孩子听后总是乖乖的,看这招多灵。”其实,从教育儿童的角度来讲,做家长的别拿“老师”来吓唬孩子.偶尔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是可以的,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如果是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恐怖感,不敢上幼儿园,怕老师,胆子更加变小,  相似文献   

8.
付希 《中学生博览》2022,(24):66-67
<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可一放假回到家,与家长朝夕相伴,天使就变成“神兽”了。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半天就憋得要长毛,烦躁不安,一点也不听话;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写作业,打游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全部自动解禁;还有的家长说,现在每天三件事:吃饭、睡觉、揍娃。孩子们在外面活泼可爱,到了家里却变成了不听指挥的“小神兽”,这到底是怎么了?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心”出发,去了解一下“神兽”们在想些什么,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5,(35):63-64
刚开学,不少家长就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选购各种辅导书和习题。在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来选购辅导书的学生和家长把书店挤了个水泄不通。来选书的学生和家长并非“无的放矢”。一位学生家长说:“老师已经开出了推荐书目,只要照着买就行!”  相似文献   

11.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常有家长反映说他的孩子又说谎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说谎的是孩子,根子却在家长身上。 星期五,明明的妈妈休息。明明想留在家里玩。妈妈不同意,就答应明明说中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吃饭。幼儿园开饭了,妈妈还没有来。明明哭着告诉老师说妈妈是“骗人精”。那一天,直到很晚妈妈才来接明明。见到妈妈,明明撅着  相似文献   

12.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有四个宝盒。它既加强了我与孩子的沟通,也让我和孩子有种“做游戏”般的快乐。优点宝盒准备一个小小的纸盒,留一处开口,书写四个大字“优点宝盒”。每天找孩子一两个优点,写下来,放进优点宝盒里。隔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和爱人、孩子分享孩子的优点并且把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进步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比马龙定律认为:“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点出一个事实,即善于捕捉孩子优点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变得很讨人喜欢。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在小时候听到家长的表扬多,随着年级升…  相似文献   

13.
黄勇 《广西教育》2009,(35):4-4,12
2009年秋,新学年到来之际,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分头到88位新生家里访问,这一举动使不少新生和家长感到很意外。家住南宁市长湖路岭南家园的黄先生说:“孩子还没正式到学校报名注册,老师就来家访,真是没想到。”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由于我和爱人上班是早出晚归,孩子由我父母照顾,因为是独生子女,外公外婆、奶奶爷爷格外宠爱,孩子也就越发顽皮任性,在家经常打破东西,不讲卫生,对长辈们也不怎么礼貌,像个小皇帝自以为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担心。到学校去了解,老师和同学都说他还好,虽说成绩一般,但也能遵守纪律,团结同学,我们有些不知所措,怎么“家里家外”两个样?四川成都家长王明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家访的同时,经常听一些家长!"#$%&’()*+,-./0,23456789:;<=>,@ABCDE,GHIJKLMNOPQRSTUV。XYZ[\:^_‘abcdefg内的表现却恰恰相反,他们尊敬老师…  相似文献   

15.
听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我们的小学生从学枝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而英国的小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疑问”“你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样是一句家长关心孩子的普遍而自然的问话,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为了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后者是为了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富裕带来的儿童营养问题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有福气,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家长忙,有各式各样的方便食品、快餐;家长不忙,照着食谱做几个菜,色、香、味俱全,还准保是“高蛋白”。至于零食,不仅种类多,而且家里不缺。为了使孩子少生病,家长舍得花钱买“补品”。然而,...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翻看《读者》,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家里瓶盖上“open”的“o”说:“妈妈,我已经认识它了。”妈妈说:“那你说说看,它是什么?”孩子说:“是字母‘o’。”“你真聪明,是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在此之前她的孩子能把“o”说成鸡蛋、月亮、苹果等等,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使她的孩子缩小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赔偿8000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我真为自己和众多同行捏一把汗,假如每个家长都这样珍惜孩子想像创造的机会和能…  相似文献   

18.
严晓煜 《家长》2023,(16):13-14
<正>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相似文献   

19.
孩子总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对孩子的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小作者用“开心果”来写家庭的温馨快乐,这个“宝贝”不是捣蛋鬼而是努力上进的孩子,就更令父母开心了。  相似文献   

20.
子瑜 《教育文汇》2011,(8):10-10
一位家长流着泪对班主任说:“孩子来县城读书,俺给他做饭。昨天中午,只因饭不合孩子的口味,他就把碗筷给摔了。俺说了他几句,他就一下把俺推倒在地,还吼着让俺滚回家。”这位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孩子越念书越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