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体验,也能让学生在深度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生物科学与生活实际互为一体”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地运用生活眼光探寻生物知识的本质,用生物学的视角去感悟生活的妙趣。  相似文献   

2.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巧,让生物学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生活的生物教学能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使学生感受自己生活在真实的生物世界中,把自己和生物学融为一体,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领悟出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而综合理科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尝试。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即综合知识 ) ,动手、动脑 ,多途径地解决实际问题。1 综合知识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 ,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概念 ,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却很难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下面就谈谈综合知识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运用。1 1 物理知识在…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包括其周围的社会生产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掘化学规律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化学知识,更深入地探究知识,教师还需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将探究性实验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化学素养.即引导或指导学生由课本、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选择一定的实验专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者交流讨论而自制探究性实验方案,主动获取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可以广泛的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表观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案例有助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形成,在生物教学中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原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16-17
<正>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杜威的教学理论认为:从广义层面分析,教育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传承,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在生物学课堂上通过使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从让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逐渐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意义。1设置生活化导入,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良好的思维是教师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教师讲,涉及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以生活经历和实践为基础,将可以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也使学生更有探究的劲头,并且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张笃安 《考试周刊》2011,(32):71-71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