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六个"北京": 1.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均以其发祥 地太原府为北京。 2.宋庆历年间,仁宗改大名府(今河北 大名县东北)为北京。 3.金天春元年,熙宗改临潢府(今内蒙 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为北京。 4.金金贞元年把大兴府(在今北京市)  相似文献   

2.
一、以数字为姓 [一]明代有灵寿县丞一炫宗,蒿明县丞一善; [二]其实是贰姓的简写,北魏有平阳太守二尘,唐代开元年间宫中有一位中尉二从直; [三]元代有一个叫三八的人,很有名,曾官至云南省右丞; [四]宋代有四象; [五]三国蜀汉有谏议大夫五梁,明代有五准; [六]相传五代东夷族首领皋陶(yao),后代曾封于六(今安徽六安),以国为姓;又传明  相似文献   

3.
陇辅臣轶事     
陇公,名世斌,字辅臣,后以字行。镇雄下南鲁那(今坡头乡营上村)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系芒部府鲁那引芝堂钦加四品衔郎都间府陇钊秀之长子。娶妻妾三人,生十二子七女,成家者六子四女。辅臣公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二年(1913),任下南里副里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镇雄县第三区(母享)区长,有惠于民。卸职后移居安德隆白鹤洞。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相似文献   

4.
[作家名片]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1163—1226),为西夏襄宗李安全之族侄,其父李彦宗曾受封齐国忠武王。李遵顼于桓宗天庆十年,即南宗宁宗嘉泰三年(1203)状元及第,并袭封齐王,充大都督府主。建皇二年(1211)废襄宗自立,改建皇二年为光定元年,其时49岁。  相似文献   

6.
明代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与杰出的理学家、文化巨子黄道周情谊笃实。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初,徐霞客“万里造膝”,专程从江阴赴漳寻访黄道周。他由漳平入华安,考察九龙江北溪源头及流向,抵漳州府后即赴南靖考察九龙江西溪,尔后到漳浦绥安拜会黄道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徐霞客再次赴漳。他在《游记》中,详细记叙从华封至漳州沿江盘山越岭考察九龙江溪流、危石、险滩的情景。崇祯六年(1633年)秋后,徐霞客第三次赴漳,在漳州与黄道周、蔡玉卿夫妇聚首,然后南行百里游平和大峰山(即灵通山),行屐道周家乡铜山(今东山县)寻访刘完公(东山人,举人,道周铜山之弟子)。  相似文献   

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又号随园老人,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家境艰难,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离家到广西投靠巡抚幕僚叔父袁鸿。“予弱冠粤行”指的就是这事。由袁鸿引荐,三年间连中举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故云“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乾隆七年(1742)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知县共六  相似文献   

8.
“昌黎旧治”坊,原位于潮州古城东府巷口(今昌黎路口);其建筑格局保持了早期华表加横梁的古朴庄重形式。该坊系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潮州知府郑宗古等为府治建,以作府级最高权力机关之标志。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毁;今幸存横匾。  相似文献   

9.
结合特定历史时空的文化、文学及词学背景,可将明代词选的发展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从洪武元年(1368)到正德十六年(1521)共153年为第一期,这是明代选词活动的沉寂期或酝酿期;从嘉靖元年(1522)到隆庆六年(1572)约50年为第二期,这是《草堂诗馀》的各种改编、续编本流行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明代选词活动的探索期;从万历元年(1573)到崇祯十七年(1644)共约70年时间,人们泛称为晚明时期,这是明代选词活动的发展期与收获期.一方面可以说是词学发展水平决定了词选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说词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词的发展,故明代词选的选编刊行情况与明代词学的发展大致同步.晚明词选能够超越偏见而指向通博,打通宋词与明词的阻隔,合古、今为一体;打通词选与词谱的畛域,合谱、选为一体;打通正宗与别调的界限,合婉约、豪放为一体.因而,它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并对清代词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明建国后,经朱元璋及其大臣们的精心策划,调整全国行政管辖区,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洪武九年改元时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省),一级行政区设有2直隶,13省和奴儿干、乌斯藏、朵甘3都司;二级政区有府140、州193;三级政区县1138。 两直隶,即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南京应天府,称南京为直隶省,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又称南京为南直隶,北京为北直隶。南直隶辖今江苏、安徽之地,北直隶辖今河北。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2,(Z4):97-99
"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是我国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明嘉靖年间,顾名世筑园于当时上海县城内今九亩地露香园路地区,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而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2006年,顾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进士。武后时,他累迁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中宗复位后,他以媚附张易之,被流放欢州(今越南中部河静一带),神龙中召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卒于玄宗开元初。他在诗歌上和宋之问齐名,属宫廷诗人,多应制之作,有集十卷,《全唐诗》录三卷。他们是初唐诗坛上的重要诗人,时称“沈宋”,在总结六期以来诗律的成就、促使五七言律诗形式的成熟方面,有所贡献。大足元年(公元七○一年),沈佺期  相似文献   

14.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已认识到台湾弃取所关重大,便命朝臣聚议具奏,并发布诏谕,宣布成立台湾府,隶福建省台湾厦门道。道下设台湾镇台和台湾府,府下分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1728年(雍正六年)增设澎湖厅,翌年改台厦巡道为台湾道。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根据沈葆桢建议决定:福建巡抚每年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85年垂帘听政的西太后发了圣旨,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是年,又决定将台湾建为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从此,台湾成为中国当时第二十个行省。台湾建省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5.
<正> 清初,辰州府、沅州、靖州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布政使司,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设置流官代替土司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并置芷江县,六年改辰沅兵备道为辰沅靖兵备道,驻沅州。四十三年移驻镇竿城(今凤凰)。嘉庆二十二年(1817)析沅州府芷江县地置晃州厅,直隶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16.
袁宏(公元328~376),字彦伯,幼名虎,东晋陈郡阳夏(音jiǎ,今河南太康)人,年少时,父早亡,陷于孤贫,但他刻苦自励,好学深思,加之天资聪颖,领悟机敏,早年便善诗工赋,文章出众,所写《咏史》诗二首,辞藻华丽,蕴意深奥,甚得镇西将军谢尚的赏识,逐渐名声日高。晋穆帝永和年间,被谢尚引进为安西将军府的参军;不久,又被推荐为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桓温很看重他的文才,让他专掌军府的书信、文告、奏疏等文字工作。自此,袁宏的名气,已为朝府所闻。桓温去世后,他便被朝廷征召,做了吏部郎的官职。到了公元37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出任为东阳(今安徽天长县西北)郡太守,当年便卒于任上,时方49岁。 综观袁宏一生,享年虽较短促,但其性行卓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史书,从它的编写方法来说,主要有三种体裁,即: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即纪表志传体,如《史记》、《汉书》等)和纪事本末体。这后一种体裁的创始著作,也是这一体裁有名的代表作,就是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据《宋史》本传记载,他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试礼部词赋第一,出任温州判官,后为太学录,因同宰相不合,于乾道九年(1173年)出为严州教授,《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这个时期编写的。以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做工部、吏部郎官和常德、江陵知府等官。袁枢编撰《通鉴纪事本末》的目的,《宋史》本传也曾提到,说:“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  相似文献   

18.
邳县古称“下邳”。张良谋杀秦始皇不遂,曾逃匿下邳;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曾都于下邳;应劭解释说:“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邳”。古代以北为上,以南为下,“下邳”即由此而来。汉代以后,邳地建置历朝变易。明时,省县入州,并领宿迁、睢宁二县,属淮安府,清初,承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徐州升为府时,又归属徐州府。民国时,才改称邳县。邳县地方志书,明代以前的今均不存,明代及其以后的除了《淮安府志》、《徐州府志》中有专节记载之外,专书记载一方之事的今存六种,分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现据所见各书版本情况略述如次: 一、明嘉靖本《重修邳州志》明代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陈柏主修、杨辅主纂的《重修邳州志》是目前世存最早的邳县地方志书。书名曰:“重修”,杨辅序曰: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20.
正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号莲溪,安阳县蒋村人,清代广东巡抚。"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的主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