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曾担任前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不仅领导苏联人民在探索苏联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建设也有积极探索。文章主要分析了列宁对前苏联工业化的认识,探讨了列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途径及其对当代俄罗斯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曾设想在革命胜利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先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再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个设想构成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的唯一选择。 一、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认为,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他们又提出,无产阶级要不停顿地把民主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俄国革命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革命转变的理论,。他认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民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并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必然性和过渡性。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治、文化和发展前途几个方面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并且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 ,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知识梳理主要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历史巨变。三条线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新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6.
学习提示本单元讲述了 1949年 10月至 195 6年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949年 10月~ 195 2年 12月为第一阶段 ,主要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195 3年 1月~ 195 6年12月为第二阶段 ,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年年…  相似文献   

7.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思想体系发展成为社会制度,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这场革命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劳动人民进行的斗争,为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方面,除了胜利地进行了暴力革命之外,在革命初期,列宁还曾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而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正确理解列宁的这个方针的精神实质,对于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和领会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一个半世纪以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第一次提出并实践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 ,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 ,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10.
【高考展望】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历程,它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第二阶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改造的路径选择、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构想等等。毛泽东这一构想的巨大成功,及其为中国社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曾这样描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列宁选集》第3卷第26页)列宁这段话以后便被概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而成为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传统公式。也就是说,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入手。列宁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马克思和列宁所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经济,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全社会所有。但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必然长期存在,并且必须经过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才能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所以,按照列宁的传统公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已不能客观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呢?或者说每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要点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从1949年10月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时期分两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和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胜利结束。党的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标志着在第一阶段胜利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二阶段,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运动。在中国社会这一飞跃的发展与转变之下,中国社会的各部分、各阶级,都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与转变,逐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大道上,稳步前进与转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可以概括为三步:第一步,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乃是共产党赖以实现革命转变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第二步,制定并实践“一化三改”总路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新鲜经验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构想。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陶行知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进而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变革的时代。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大力倡导改造旧的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以造就新国民,造就新的中国。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文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而文集中乡村教育改革方面的论述又成为他这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今的中国也是处地改革的时代。经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经挤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必须革除自身的弊端,以便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主席关於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发展,曾经指示我们说: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後,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论) 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於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蒋匪帮的买办法西斯统治已被推翻,农村中民主主义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就是说反帝反封建的阶段已经胜利的结束。总路线就标志这个革命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同志风趣地形容此行为“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他曾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赶建设新中国之考的基本思路。今天毛泽东关于“赶考”的思想内容仍不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财富。一赶经济建设之考,是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长久主题。经济建设的成败,是衡量政权得失的重要依据。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理出了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轮廓。他提出: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2007,(12):48-50
1.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