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党的宣传思想路线一直坚持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一原则,这为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出了根本的工作方向和重要的工作目的。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写正面报道容易遵循这个方向和目标,采发批评报道则需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说,批评报道同样是正确舆论导向中的一部分,因为新闻批评是我们党新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正确的新闻批评对于纠正错误做法和不良倾向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批评报道成败与否关键看写的是否符合正确舆论导向范畴。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由此可见,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多么重要。在批评报道中,尤其是电视批评,由于其直观性强、影响面大,就更应该发挥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努力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补台而不拆台,帮忙而不添乱。这实际上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批评的原则。坚持并把握好这些原则,就能做到扶正祛邪,有理有据,鞭挞丑恶,有力有度。这样的批评,就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转化,就能够体现电视批评的自身价值。这样的批评,才是准确、公正、全面、艺术的批评。 我们认为,批评报道的“力”与“度”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力”就是“力量”,就是针砭和震撼;“度”就是“分寸”,就是深浅高低。任何仅有“力”而无“度”和仅有“度”而无“力”的批评报道都是不成功的报道,正所谓强弩之末,不以穿鲁缟;差之毫厘,顿成谬误。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习中央的方针,总结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批评报道要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就必须服从于三个“有利于”的大局,即: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扶正压邪,化瘀活血,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为此目的,记者需要做到六个  相似文献   

5.
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报道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坚持国际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刘江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主要指对国内报道)的舆论导向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导向、价值观导向和积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7.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8.
“焦点访谈”节目很受群众欢迎。这个节目反映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焦点访谈”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便显得格外重要。“焦点访谈”节目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做批评报道时,其出发点应是积极鼓劲的,应是有利于安定团结的。“焦点访谈”节目要真实地揭露矛盾,揭  相似文献   

9.
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其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发表意见和引导舆沦,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要使批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对事实的披露中言之成理、真实可靠,还应该讲究一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新闻报道,是地方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刊林立的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增强军事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地方党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军事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因而在进行军事新闻的采访报道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善于用政治家的头脑和眼光审视一切军事活动,善于把军事活动放在国际、国内的大局中予以衡量,从政治的角度去揭示它的价值和意义,使军事新闻报道更好地为政治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军事新闻采编人员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才能更好地把握军事新闻宣传中的重点问题,找准最佳报道视角,把握好宣传报道的“度”,…  相似文献   

11.
刘刚  李倩 《记者摇篮》2009,(7):40-40
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要提高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能力”。把握舆论导向,搞好新闻监督就是新闻记者的一种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能力。但是作为新闻媒体的新闻监督却一定要把握舆论的尺度和导向,以真实的事件和事件的真实做报道这样的进行舆论监督才能准确而有效。所以说必须弄清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几年,新闻界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情况如何呢?应该看到,新疆各新闻单位和全国一样,对这个问题是重视的。总的来说,舆论导向的把握也是平稳的,但并不是没有问题,舆论导向错误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单位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绝不可有丝毫的懈怠。我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反复强调两个问题,即认识到位和措施到位。所谓“认识到位”,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所谓“措施到位”,就是要把握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各个环节,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江泽…  相似文献   

13.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的绝大多数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总是自觉、坚定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高举旗帜,把握大局,服务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导向问题又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稍有偏差,便会产生新闻的隐性误导。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到新闻宣传与时俱进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基础,创新宣传思路和方法是关键,抓好队伍建设和设备更新是保障。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与时俱进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新闻传媒定位为是“党的耳目和喉舌”。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由此可见,新闻宣传与党的事业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 因此,在政治上,我们始终注重同党中央保  相似文献   

15.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舆论导向“福祸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监督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两年来,人民日报社群工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正确的舆论导向观,投入重兵为“监督与思考”栏目提供稿件,虽然每周仅发1—2篇报道.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谈舆论导向重要性的这番论述,对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也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讨论如何准确把握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正确导向这一话题时,我们有必要重温这段论述,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提升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宣传效果。按“三贴近”要求,必须重视灾难性事件报道灾难性事件,因其本身具备的反常性,自然为各类媒体所看重。党报作为媒体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共同负责的特殊职责,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同样必须重视搞好灾难性…  相似文献   

17.
舆论导向,简单地说,就是新闻媒介以自己传播的观点、倾向对受众的引导和影响。我国的新闻媒介作为体现党的政策思想和反映民情民意的大众传播工具,深得受众的信任,因而舆论导向对于受众正确价值取向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央提出新闻媒介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提高引导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介在注重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度,从而逐步将舆论导向纳入科学的轨道。 近来的新闻媒介,特别是报界,连续不断地报道中小学生厌学、自杀和犯罪行为。一系列事实的报道以及对事实产生…  相似文献   

18.
胡海 《声屏世界》2013,(9):53-54
在新闻传播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社会新闻要充分体现新闻本质和传播价值,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媒体形象,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原则下,可以从把握好“角度”“深度”“适度”这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