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0):192-193
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文明社会,交往礼仪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3—6岁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角色游戏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要让幼儿懂得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人,做到文明说话,礼貌待人。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有利。教师要在优化游戏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加强礼仪引导,在评价交流中强化礼仪行为,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问题.而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区域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钱雪 《考试周刊》2014,(99):187-187
游戏应有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时,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没有成人的压力,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最真的自己,往往这个时候最能看出幼儿的交往状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与同伴的交往多于与成人的交往,如能正确对待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将帮助幼儿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小燕 《成才之路》2013,(36):I0002-I0002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地彰显。教师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探寻游戏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刘琴琴 《考试周刊》2009,(21):184-185
本文通过幼儿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认为幼儿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中熏陶、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锤炼、在协作中矫正、在实践中总结、在家庭中宣传,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本文拟从激发交往热情、把握交际技巧和尊重个性交往等角度对如何利用游戏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李慧 《甘肃教育》2001,(12):17-18
交往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满足交往是幼儿的基本权利。由于成人游戏观念的淡化和幼儿生活环境的制约,造成幼儿交往生活不足的现状,从而引发人们对游戏价值的重新思考,意识到游戏对其交往生活的补偿作用。但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必须体现幼儿的各种交往生活,否则游戏将失去本身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巍 《文教资料》2014,(35):107-108
幼儿期是社会规范养成的敏感期,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幼儿社会化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促进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尝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促进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其中主要包含同伴群体和友谊关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实现社会化的最佳途径之一。角色游戏越深入,幼儿交往频率越高,交往越积极主动,就越能促进交往技能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必须学会妥协与让步;学会通过协商、轮流、分享、谦让和交换等交往技巧,以使自己的愿望在游戏的顺利进行中达成。  相似文献   

11.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为主,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条件的,而不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丰富游戏的情节,也就是给予了幼儿一个自由交往、大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角色游戏活动实施过程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的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社会规范养成的敏感期,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及社会化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试图在幼儿礼仪教育实践中以游戏为载体,探讨游戏中礼仪元素的内涵建构及具体的礼仪教育实施步骤,探索指向各步骤的教师教育行为策略,以期养成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戏剧游戏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价值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戏剧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也被研究者肯定。幼儿在戏剧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典型的社会性交往方式?如何运用戏剧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文章将幼儿在戏剧游戏中产生的典型行为分为积极的交往行为与消极的交往行为两类,提出"以自主激发自尊、自信,以认识促进认同,以互动引发协作,以规则平衡自由"的支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的总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都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表演游戏在实验班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演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琼 《华章》2010,(16)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必须关注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小班的幼儿入园后就出现种种各不相同的交往上的障碍.本文试图从幼儿区域游戏中入手,通过提供适宜的幼儿交往的环境,及时观察幼儿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希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扫除原来的交往障碍.以实践作为依据,总结整理经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叶俊 《家长》2022,(6):72-74
<正>交往能力是一种养成教育,一方面来自幼儿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对幼儿后天的培养。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而幼儿在共享角色游戏中能认识更多同伴,有更多角色之间的交往与交流的机会,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沟通,吸取更多有效的交往经验,从而实现交往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我园中班幼儿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共享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共享角色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共享角色游戏提高中班幼儿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和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幼儿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将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争做文明生"活动,培养儿童的礼仪意识;通过规范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户外和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先生曾说,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交往中学到,礼仪的养成,没有再比交往这个方式来得快、来得切实。可见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十分必要,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良好的教养,也可直接影响交往的效果。俗话说的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期。如何来进行幼儿交往礼仪的培养呢?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让幼儿知礼仪、学礼仪、做礼仪这三步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史华 《甘肃教育》2020,(4):121-121
一、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让幼儿形成讲礼仪的意识。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在活动中设计幼儿乐于参与、趣味性强的游戏,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能使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在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同伴交往中能够协商解决问题,表现出谦让行为。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进行思考,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