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教育青年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职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重要影响者。这时的青年职工虽然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16名从未谋面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和高级代表,他们都是北京市市长刘淇的高参。5月9日、10日两天,他们汇聚北京,和刘淇市长一起共同探讨北京市的发展大计。 组委会和台领导一再指示,节目必须做好,要在国际周期间播放,以展示北京对外开放的形象! 联系采访的“三板斧”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实在不少。最着急的是如何能联系上这些“高参”?要知道,这些跨国公司总裁们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闪耀的明星,他们的时间安排都是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首先不可能提前到北京接受我们…  相似文献   

3.
他们来自离城市不远的农村,从小在庄稼地里偷玉米、在黄土丘上用尿和泥、在河滩里疯跑着长大,对他们来说,城市是过节时被父母拖拽着买新衣服的记忆,是高楼和汽车,是城里孩子手上的变形金刚;长大后他们时常往返于城乡之间,他们很方便地在城里买新衣服,他们自如地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街巷……但他们却很难深入这个城市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在食堂吃饭,到图书馆学习,上操场踢球,在学校网吧上网……他们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有名无分,因为他们已经毕业,只是各种原因促使他们继续留驻在高校周围。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所以被称为“校漂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校漂族”也日渐壮大,漂泊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个边缘群体引起了高校以及有关专家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为何要“校漂”?到底,他们该不该选择“校漂”?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漂泊今年26岁的陈安3年前毕业于暨南…  相似文献   

5.
屈原高洁的道德节操,以死殉道的行为,从古至今一直深得湖湘人士的敬仰.湖湘人士将屈原作为以身殉国,保持完美人格的象征,躬身践履.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陈列着众多湖南一师的湖湘知名人物.其中三位校友构成了另一道绚丽而悲怆的风景,他们以一种共同的方式--蹈海自杀,效仿屈原怀沙报国,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沉痛的忧思.他们分别是陈天华、杨毓麟和易向沙.1921年,易白沙蹈海自杀后,<大公报>把他们赞誉为湖南"蹈海三仁".  相似文献   

6.
杜鹃 《青年记者》2007,(7):31-32
他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他们以勤奋和高产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称誉中国纪录片界。2005年,他们以过半百的年龄,超常的智慧、勇气和旺盛的生命力,行走在令常人难以抵达的世界屋脊,记录下那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生存状态,昭示着一种令人敬仰的精神。他们创作的纪录片《水羊年·纳木措》一举获得第八届四川国际电视艺术节“金熊猫奖”,加拿大世界华媒体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和中国十大纪录片奖。他们就是享誉中国纪录片界的“神仙眷侣”——海南电视台记马小钢、方燕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黑镜头》在新闻界有很深广的影响,书中每一幅极具强烈震撼力的新闻照片,都曾引起过巨大的社会震动。拍摄《黑镜头》的记是捕捉人类苦难和人性罪恶的天才,他们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因为无法摆脱人类的厄运而备受伤害,也因为无法摆脱良心的责难而困惑痛苦。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痛苦同为业界瞩目。  相似文献   

8.
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不需要一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记者,也不需要一张对他们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而需要能集中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作为党的机关报,理应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这就必须坚持“三贴近”,不断强化报纸的“亲和力”。1.“亲和力”来自身子下移视角下移在新的形势下,党能否最终赢得市场,要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能否与读者靠得更近,即所谓的贴近性。贴近…  相似文献   

9.
尹永铸 《新闻三昧》2006,(10):23-25
第一次知道田金珍是在去年湖南一家电视台做的一期她的专题。这个利用农闲时间拣破烂以贴补家用的农妇,曾遇到了两个饿昏在路上的女孩,她们是去矿山寻找在外打工的父亲。田金珍被这件事情震动了,她太了解并同情这些孩子了。在她的家乡,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凄惨故事不胜枚举;仅在她的村子,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几乎占了一半。她决心为这些孩子拍一部电视,以提醒那些在外的父母们。看了电视以后,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对于千千万万进城的农民工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父母、孩子又生活得怎么样,应该告知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西方一些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高效的CIO管理机制,其标志是在他们的政府、企业、高校等管理实体中都  相似文献   

11.
“老字号”企业,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跨越不同历史阶段,以富有浓郁文化特色或精湛传统工艺而倍受地方百姓青睐,扎根于人们记忆中的老品牌、老店铺。他们当中,或以产品的精良、风味独特见长,或以信誉至上、服务上乘著称,多年来长盛不衰,富有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朱鸿军 《传媒》2010,(8):24-29
为找到期刊数字版权难题的破解之道,本刊设计了"中国媒体人版权素养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的问卷.以媒体人为调查对象,一方面在于媒体人是版权作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版权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版权素养的高低常成为版权纠纷是否出现、出现频率有多高的直接诱因;另一方面,媒体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属于社会中版权素养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见解应相对更科学、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3.
胡端 《档案与史学》2021,(11):19-23
在中共党史人物谱系中,除了决策顶端的党政领袖外,底层动员的革命精英与革命前线的先驱英烈,通常是学者书写与民间视野集中关注的重点.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多以耀眼的事功见长,在宏大的革命史叙事中属于"实践型"革命家,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痕.相较之下,另有一类"知识型"革命家却不太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以思想与理论见长,以意识形态宣传与干部教育为志业,是中国共产党内土生土长、扎根中国大地的"红色"教授,但由于长期处于上传下达的"中间"位置而声名不彰.被著名学者张仲礼称为"我党第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交通大学首任党委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首任党委书记的李培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和播音员一样都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员。然而,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是以个人的身份面对受众的。在节目中,主持人经常会说"我看到"、"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观其 《青年记者》2007,(1):72-72
海明威,记者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记者,在中国很有人缘. 这可以远溯到中国抗战时期.1941年,42岁的海明威以美国《午报》记者身份,领着同样是战地记者的第三任妻子玛莎来到中国,经香港、南阳、韶关、桂林到重庆.在重庆,先是孔祥熙设宴招待,再是蒋介石"破例"接见,之后是与周恩来的秘密会面.离开中国后,海明威和妻子在新闻报道和回忆中,对周恩来及共产党颇有好感:"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和一个中国人谈得无拘无束","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尽管蒋氏夫妇"口若悬河般"向他们作宣传,但他们对蒋介石之流没有好感,战事正紧,蒋政府的官员们却生活奢华,玛莎后来更是报道:"蒋是个瘦个子,腰板挺得笔直,穿着一套黄褐色军装,全身无可挑剔,看上去像一具木乃伊."蒋公不幸,在"阳光硬汉"海明威面前,只会愈加衬出自己的"僵硬"、"乏味".  相似文献   

16.
永租权是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形成的法外特权,是他们侵略中国的武器和见证.永租权及不平等条约侵犯了中国主权,必须彻底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对永租权加以调整限制,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废除了永租权及一切不平等条约,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戏曲的优谏传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绵延长久的,以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来讽谏政治、直陈时弊的一种讽刺艺术精神。所谓优谏是指古代优人以机智的谈锋、诙谐的格调、愉悦的形象对统治者的政治言行提出某种委婉的指责和建议。他们卑贱的地位,对统治者不构成任何威胁,  相似文献   

18.
《档案管理》杂志能够一路走到今天,固然与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和审稿专家的辛勤浇灌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作者、读者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是作者通过辛勤的劳动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支撑我们的期刊从一个台阶走向另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期刊成为"中国档案学事业类核心期刊".多年来,《档案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作者群.他们对《档案管理》"执着"地喜爱和支持,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是他们通过《档案管理》这个平台,带动和培育了更多的作者,使《档案管理》的作者群不断在壮大.  相似文献   

19.
郭珊 《新闻大学》2005,(2):87-91
2003年,一个词语忽然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美国,从高级时尚杂志到沉稳的《纽约时报》,从CBS 人物专访到NBC的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真人秀节目,从畅销书the Metrosexual Guide to Style:A Handbook for the Modern Man(《都市型男风格指导:现代男性手册》)到The Future of Men:USA (“美国未来男性”)在线调查,metrosexual/ metrosexuality[1]正在形成一个新人群,他们活跃在巴黎、米兰的T型台上,漫步在纽约高档商城和写字楼中;他们是人们谈论的焦点,麦迪逊大街追逐的目标,或许还是好莱坞下一个影片的主角。权威的新兴  相似文献   

20.
几个月前,笔者常听到一些朋友反映,说他们的手机上老是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算命短信,这令他们十分不快。可是近一段时间,笔者打开电视机,居然在某电视台的荧屏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姓名能揭示你的命运,把你的姓名发短信到:移动用户######,联通用户######,就能预测你的前程与命运,每条2元。已成功接收十条。”当笔者问朋友是否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算命广告时,朋友们则苦笑地说,这样的广告早就在很多家电视上播过呢。笔者听后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毋庸置疑,姓名学是一门伪科学,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糟粕,可是它现在竟然出现在以传播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