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当今时代备受关注的话语体系,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支点。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结构体系:理论认知教育是基本前提,情感认同教育是关键步骤,自觉践行教育则是最终归宿。深入推进高校"中国梦"教育,应搭建课堂教育主渠道,营造校园文化教育主氛围,构筑社会实践教育主阵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汇聚青春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正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建设者,大学生是否具有符合时代、国家和民族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接触最多的群体,重视辅导员对大学生"三观"引领的重要作用,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质,坚定政治立场,强化人文积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价值观教育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由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存在某些消极倾向。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和教育效果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的,但同时也出现了政治信仰淡漠、道德信仰危机、人生信仰庸俗、宗教信仰暧昧等困境,这折射出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与异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视上述信仰困境,追根溯源,有的放矢,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创新,以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当代高校中的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轻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他们的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现状,并从中发现、分析与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便他们更好地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一系列难题。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教育,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努力寻求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进入2013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但还没有用单独的章节系统论述"中国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路径有: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把"中国梦"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和善恶美丑;把"中国梦"融入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中国梦"融入法制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把"中国梦"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择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信仰问题,进而说明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信仰教育措施,以期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无疑是主流,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却逐渐出现主流弱化、非理性化及空白化等现象。从我国历史背景、社会转型、教育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应充分发挥公共政治课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90后心理特点,构建有效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教学接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关系到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体现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是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的尺度,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并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要切实抓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1.要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特点。2.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3.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4.要求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逆反心理"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积极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剧烈的阶段,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来对心理效应进行有效运用,使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与坚定政治信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是坚定政治的战略目标,坚定政治信仰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和精神动力,"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在高校,将政治信仰教育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的最佳契合点是构建以基层党校为骨干、以各基层组织、团委、学生会、社团、课堂等为构成要素的政治信仰教育网络,加强学校基层党校建设,扩展基层党校的功能,将实体的与网上的党校结合起来,明确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课堂的任务、职责,形成一个坚强有力、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政治信仰教育网络。同时,要精心打造好宣传教育、实践和教师创新三个平台。  相似文献   

18.
时代感和针对性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两个基本特征。"两课"教学时代感和针对性的强弱,关系到"两课"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关系到"两课"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的实现效果,是衡量"两课"教学实效性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