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有一著名的论断,即“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一崭新的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课堂上能否深入浅出地用准确、深刻、生动的语言予以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接受,不但关系到本课教学的成败得失,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观、革命观等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  相似文献   

2.
历史动力这一范畴内涵着根源性、价值性、连续性等规定,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不符合这些规定,它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仍是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应使用阶级斗争“杠杆论”来取代阶级斗争“动力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内涵、外涵、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理论上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并为今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提供可靠的价值原则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从阶级产生以来,它又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从最早的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不以任何人、任何集团和阶级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解释。同时,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反对剥削、压迫和奴役,争取解放和自由的历史。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化知识。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社会,反思历史,推测将来,作出了许多跨越时空的思考。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驰骋历史舞台,与他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素质是分不开的。他的史学思想在其理论宝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本文就其治史方法谈三点认识。一、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治史的理论基础,用阶级分析法认识阶级社会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释历史,但由于都以历史唯心主义作其理论基础,因而无法解开历史之谜。马克思主义将历史变为科学,从经济动因中寻找历史规律,并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说:“我的新东西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贡献在于揭示了阶级存在的社会根源、阶级斗争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正如列宁指出的,“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敌对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害冲突,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之间的斗争,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关系,有时会显得缓和一些,但不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有些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只在革命和革命以前的时期适用,现在已不适用,而要代之以人道主义了。综观他们的理由,大体是: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主张阶级斗争的,说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可是,现在我们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基本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已经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前进了。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活动的目的,不都是为了人民和他们的利益吗?那么,这不是恰好符合人道  相似文献   

8.
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开始就说:“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只有阶级斗争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是搞公安工作的,直接参与对敌斗争,对阶级敌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二年,马克思在总结他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时,深刻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他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了解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直接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社会形态的变革,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的更替实现的。对阶级、国家和革命的一般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回答,是正确理解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和当今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但如果撇开阶级、国家和革命等问题,完全离开阶级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性,是不能说清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从整个人类历  相似文献   

11.
这一章和前两章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原理,从根本上回答了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一般规律。唯物辩证的历史观还要求进一步说明,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在无阶级的社会里是怎样,在阶级社会里又是怎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并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在这里,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具体体现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国家则是阶级矛盾不可  相似文献   

12.
“唯阶级斗争论”.就是把人类社会文明史的产生与发展,看成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显然,这种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大相径庭的。而在它指导下的历史实践活动,总是摆脱不了错误的困扰,甚至滞阻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一什么是历史?毛泽东的解释是:“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①一句话,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毛泽东的这一观点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这一论断。但这是他们早期的认识。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我在思想上逐渐明确了历史教学应为无产阶级培养革命的接班人.但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在做法上自己还不太明确,所以在准备"抗日战争"一编时,就带着这个问题精读了毛主席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从毛主席这一指示中,我体会到历史科学的基础是阶级斗争,首先有阶级斗争,然后才有历史科学.脱离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解释历史,历史就不能成为科学.因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战斗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革命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极专政之后,就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是改造旧经济,建设新经济,彻底消灭阶级,最后进到无阶级的社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阶级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出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改变了阶级斗争的形式。列宁曾反复地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是千方百计地否认和歪曲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事实。列宁说:“机会主义恰  相似文献   

15.
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高华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是指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的阶级与国家。在这一时期,阶级和国家刚刚形成,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在这一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阶段中,旧的社会形态和传...  相似文献   

16.
在阶级社会里,史学理论受阶级斗争实践、政治斗争实践的制约。史学研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史学认识反映了一定的阶级立场、观点。这些实践中的政治性内容反映到史学批评中,就产生和形成了批评的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从阶级利益、阶级立场出发,从政治斗争的需要、政治作用、影响出发看问题,从社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初的“新史学”的实质是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不同,文明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现象,其范围是民史、国史;文明史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历史的因果关系,其目的是激励人们创造历史、培育爱国热情;文明史学的性质是国民史学、民族史学。与西方文明史学相比,中国文明史学更多地承继了传统史学的鉴戒性质而忽视了文明史学的科学性。因此,文明史学没有能够完成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任务,“新史学”只能徘徊于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之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过去林彪、"四人帮"鼓吹庸俗的阶级斗争论,把不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说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批判这种唯心主义的动力论,重新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现在有一些说法,单纯强调生产力的自发作用,把生产力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这也是不科学的.我们既反对庸俗的阶级斗争论,也不赞成庸俗的生产力论,而应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社会革命”与“阶级和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革命的变革本节主要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可考虑分以下几个问题来讲授:第一,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0.
林彪、“四人帮”和他们的那个窃据高位的顾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肆意篡改马列主义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人为地制造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那个臭名昭著的顾问就曾说过:“过去从经济范畴上划分阶级,这是对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有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存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