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江水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水文化是指汉江流域所孕育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汉江流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与水相关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们对流域内水自然资源环境的认识,从古到今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相应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汉江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受水感染而产生的美学表现、哲理等。  相似文献   

2.
汉江流经安康七县,过去交通运输以航运为主。长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汉江船工号子,在劳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康汉江船工号子分为上水行船号子、下水行船号子、离岸靠岸号子等。它形式优美,以歌传情代言,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陕南民间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陕南汉江谷地气候干旱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南汉江谷地17个测站1953—2000年气温、1961—2000年降水及1961—1999年区内汉江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实测记录,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南汉江谷地近年来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其气候变干表现在3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且趋势强;②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增秋减趋势很明显,而最大3个月降水量也呈减少趋势;③地表径流量减少,减少趋势明显.陕南汉江谷地生态环境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21世纪特大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航运、渔业等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补偿性工程建设方案.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流域文化中,汉水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形成了独特汉江文化体系,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在分析汉江文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搭建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并以汉江文化为样本,构建了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数字汉江.在网络与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建设数字化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为挖掘汉江文化内涵和拓展汉江文化外延需求提供了实践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利用汉中地区三个不同蚕豆品种对汉江汉中市区段水体污染进行了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汉江大桥上游100米处汉江水体属于轻度污染;汉江大桥下游汉江水体属于中度污染;长角胡豆是监测水体污染较为敏感的当地蚕豆品种.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滚动开发其它梯级,形成梯级渠化体系,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以引江济汉为主,补充汉江下游水源,发展汉江航道, 促进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狠抓水质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汉水悠悠     
早晨,我正要去图书馆查找一个重要资料,友人突然叫住我,凑近我的耳朵极紧张地告诉我汉江镇轮船站站长之妻李静失踪了!我惊讶得像是头顶上打了个炸雷,双腿蓦地抖了两下。愣了一阵,我倏地回宿会给妻写了留言,即乘车去汉江镇。  相似文献   

9.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汉江》的拍摄是一段寻根母亲河、认知母亲河、传扬母亲河盛大创举。《汉江》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在她对汉江文明的丰功伟绩和伟大历史贡献的深刻发掘上。《汉江》巨大深邃的思想魅力来源于她从历史深处实现了对中国力量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发掘和生动表达,雄辩地揭示了汉江文化的原创力和汉江文化精神在其结构民族灵魂、熔铸国民精神上所表现出的那种雄浑深远和坚毅持久的模塑力量,是传统资源现代转换的成功尝试。《汉江》的播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江从仙桃穿流而过,仙桃市仙源学校就在汉江边上,牢固、结实的汉江大堤让汛期洪水规规矩矩汇入长江。而在汉江大堤之外也有这样一位“筑堤人”,他就是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武家仿。  相似文献   

11.
刘新洲  秦伟 《中国培训》2009,(12):42-43
汉江集团是以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为核心企业,由铝业公司、昆山铝业公司、电化公司、王甫洲公司、汉江水电开发公司等二十多个成员企业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在水利部、长江委的领导和关心下,汉江集团树专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就初唐诗人宋之问创作《渡汉江》一诗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之问当时的为人行事格调,指出《渡汉江》一诗清新健康的诗格与宋之问卑劣污秽的人格存在背离现象,并就封建文人的功利性追求、双重人格的作用、作家才气和文学修养的作用诸方面深入探讨此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湖北汉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炎帝文化、三国文化、唐代文化、道教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选准培植以上文化在汉江这一空间的闪光点,理顺串连这些闪光点内在发展的主要脉络,拓宽架构这些主要脉络所辐射的网目,富集汉江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做活做强湖北汉江流域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六集电视纪录片《汉江》今夏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热播,该片以精细的选题集中展现汉水文化的精髓,以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带领观众感受汉江的魅力,以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展示高雅的民族文化,《汉江》全方位展现了汉江所孕育的汉文化与荟萃的南北文明,更是在深层次探讨了作为母亲河的汉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该片的许多创新尝试,势必对未来的地方文化纪录片创作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82-F0002
汉江石发现于大巴山地区石梯大型重晶石矿床中。汉江石的取名,源自大巴山一带许多毒重石、重晶石矿床都分布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的上游。该新矿物及其命名于2010年1月被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障研究务实管用原则下,遵循五大发展理论新要求,着眼汉江生态经济带全流域,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理论解读为框架,在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不协调的四个主要表现基础上,从生态、区域、产业三个维度入手,依序分别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服务制造业,提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襄阳市汉江水产研究所开展了汉江襄阳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多个方面的综合科考,取得了大量调查和分析数据,为汉江襄阳段建设省级、国家级长春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汉江襄阳段长春鳊省级、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申报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18.
《汉江韵》三重奏是由王中山先生在《汉江韵》独奏曲的基础之上重新整理改编而成,从演奏形式上的改变以及创新性技法的加入,让这首传统乐曲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从《汉江韵》三重奏中的传统风格、韵味以及王中山先生改编加入的创新技法进行分析,总结《汉江韵》三重奏中新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9.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汉江生态经济带"进行了解读,探讨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确定了以"一个核心,两个支点,三个三合一团队,四项申遗工作"作为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点工作,突出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