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受了“冷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欣赏,只需体验情感,愉悦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如果学生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学生也就感到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有了好的课文文本,就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情感体验及发现其中之乐的有力条件,但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感悟文本作品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已经是当务之急。本文就谈谈如何在语文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扬课文所蕴含的健康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无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要上好语文课、上活语文课,教师必须走进文章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深刻体会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要引领着孩子走进课文,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让语文课与孩子心灵相通,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5.
杨晶 《吉林教育》2006,(7):63-63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如此,如果课上得太枯燥,孩子就会昏昏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相似文献   

6.
周辉凤 《广西教育》2006,(7A):76-76
学生语文课文中蕴含有许多美育的因素。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高尚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起伏明快的节奏,深邃的意境等都是美育的好教材。充分发挥这些审美因素的美育功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赵爱兴 《新疆教育》2013,(14):107-107
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使他们喜欢语文课,爱上语文课,使他们觉得上语文课是快乐的、有情趣的,是—种享受,让他们觉得初中语乐园。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妨多挖掘课文中的各种元素,刨设各种隋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激发学生,让语文课堂富有情趣。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既应有情趣,又应有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有感悟,语文教学才能到达知情达理的美好境界。在讲授《夹竹桃》这篇课文时,我从语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让低年级语文课充满情趣,学生才能喜欢语文课,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1):53-54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本功。读好课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作者通过夯实基础、指点技巧、激发情趣、做好示范、重视评价等手段,达到培养朗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延伸与渗透     
适当延伸,精心渗透,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紧扣语文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挖掘课文语言因素和思想教育因素的最佳结合点,在适当延伸的讲析中恰到好处地渗透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在作者介绍中适当延伸。课文作者不必一一介绍,但对重要作者,往往需要在有关作者介绍的课文注释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然而,在职高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课文,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仅仅是就课文学课文,不能体会到作者所寄托和表达出的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去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 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让语文课文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充满情感的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交融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研工作中,听了很多语文课,觉得语文教师经常碰到的问题是面对课文,不知有什么可教的.课文的基本框架,作者的主要意图,一般的写作方式,学生自己也可以领会,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其实并不很依赖教师.因此,当教学停留于这些一般的内容时,就让人感到教师在学生已懂的层面兜圈子,学生领略不到开启一片新天地的"高峰体验",语文教学也就没有了应有的意趣.这样的语文课现在比重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同时,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的思想内涵,能动情、投入地读出味来,说明就已入情入境,感悟到作者的心声。因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教师范读引路,学生模仿朗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好课文就会起到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接受的不仅仅是每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主题和词语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方法,学生应该学会怎样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掌握整篇课文的主题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高中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老师讲课中会听讲,学生的成绩一般取决于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学生听课的关键之处是对语文老师讲授的内容深化理解。学生要学会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做到视听并用,边听讲边思考,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牟玲 《山东教育》2011,(12):33-3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让语文课充满情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让语文课充满情趣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谈到语文课,就不能不说文本,说到文本,就不能不谈作者。语文教学中,文本是以各类文章为表现形式的课文,它体现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善恶观念以及理想追求。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我们了解作者的媒介。而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读出自己““读出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