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词语作为方言中最活跃的元素,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从语言与文化两个角度展开对临邑丧葬方言词语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发掘语言资源,充实鲁西北民俗语言的语料库,同时有助于反映临邑地域人文风貌,为当地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言因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变异.本文就地域方言、社会经济地位、民族和种族、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英语变异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方言和普通话本就属同类,都是古汉语继承和演变而来的。普通话是大众的文化,是利于大众接受的文化,它也是大势所趋的文化。地方语言是一种文化,一种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习俗,它具有当地鲜明的区域特色,也是许多地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源泉。本文从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不同特点出发,阐释了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不同的文化传承功能,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由此说明,不管是普通话的文化,还是地方语言的文化,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是相容的,是互生的,且应该是和平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多元化渠道对地方方言资源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旅游地文化形象。本课题研究者将烟台地方方言文化融入到旅游地形象文化中,以期能够突显出烟台地域特色以及民俗文化,并从全新的层面提升烟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为迎接2016年唐山世园会,城市的语言环境不容小觑。本文立足于唐山的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从保护唐山方言和建设国际语言环境两方面入手,阐明唐山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体现需要传承和发扬;同时,建设国际语言环境也是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唐山的重要途径,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平方言志     
这是张茀和张世进同志共同编写的一本云南方言研究专著.张茀同志是我校中文系讲师.长期以来,他除了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一直致力于云南语言的调查研究.近年来,发表了许多有创见的论文.在云南方言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方言是语言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它反映着语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道路,反映着民族语言的历史形成的过程.调查研究方  相似文献   

7.
保定老调在形成的过程中受保定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保定老调的剧白和声腔极具特色。保定老调的剧白有韵律化的韵白和以保定方言为基础、贴近保定生活语言的散白。保定老调的声腔与保定方言的字调关系密切,是体现保定戏曲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有凝聚力的文化。方言俗语更是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显著标志。临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历史演变、交通条件等各种因素,形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方言俗语,既古老又丰富,土而不俗,奇而不怪,蕴藏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方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代,这是所谓的殊分异语。古希腊的方言是指一个地方居民的话。方言实际上包含三层意思:一、方言是同一语言的地方变体,特别是语音方面,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难于听懂的。二、方言是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是土语。三、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互相异同,一个语言往往有两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和具体实例来分析阎连科的方言表达,包括方言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对他塑造地域文化特色的作用及对他独特的审美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就其作品的整体语言氛围来说,极具苏州地方特色.具体表现为小说文本语调、节奏上的舒缓、轻柔,语词、句式选择上的细致、考究.而这种语言质感上所呈现出温婉、灵秀的气质和美感则来自于苏州地域文化气质的内在渗透,是侬软语的入文,以及对地方民间艺术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湟源地处湟水上游,是青海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也是藏汉文化的交汇部.湟源汉族多从外地迁入,湟源话既有移民方言的特点,又受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湟源方言音系的湟源方言声韵调、音系特点及同音字汇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是承德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承德“和合文化”不仅体现在物化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上,还由内而外凝结在承德的语言里,尤其是承德方言外来词中的地名词和口语中常用的动词、形容词等,是承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化石,是民族融合的结晶,不仅凝结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迹,更体现出承德“和合文化”精神的伟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文献的产生和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将保山地方文献的产生发展融入到保山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探讨了保山地域文化变迁影响下的保山地方文献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分析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发现桂林方言在双语和多语交际中具有交流便捷、亲和力强、避免尴尬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内蒙古西部区存在大量的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这些丰富的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性,同时也折射出了内蒙古西部区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些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定义是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界定的。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盘县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方言的一种。盘县方言与普通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地名的变化相对缓慢,因而,地名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从中折射出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安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其地名的形成与安顺乃至贵州的历史文化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安顺城郊汉语方言地名,有助于从深层次揭示安顺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及人们的文化心理,展现黔中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共同化,推广普通话是重要的语文政策。普通话逐渐普及的同时,保护方言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保护方言不能违背语言共同化的大趋势。语言的发展有它内在的规律,不以社会发展变化为前提,方言与普通话会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长期共存。保护方言不能依靠行政命令,从语言研究角度保护方言有其特定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地方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良好的育人效果。阐述地方文化资源引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发挥地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