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女作家潘向黎一些小说的解读,分析了潘向黎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上惯用的使用有形或无形的道具贯穿全文,并以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变化的特点,对其小说在构思上的成功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绮伦 《科教文汇》2007,(10Z):182-182,184
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悬念,而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武建  毛建波 《科教文汇》2007,(8S):163-163
《红楼梦》一书语言优美流畅、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想像的空间,这也是小说受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小说语言运用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善用修辞。许多辞格都能从小说中找到实例。在初中阶段常见的辞格双关、比喻、对比、夸张、对偶、引用、借代、排比等,在小说中的运用是不胜枚举的。  相似文献   

4.
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悬念,而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冉进 《科学与文化》2004,(11):24-25
明成祖晚年,性情不如年轻时暴戾,比较讲民主了,也有时间研究文学了,极爱读莫言作品,还读了贾平凹、刘震云、王安忆的作品,写了不少研究心得,发表在内刊《宫廷学术纵横》上。最近又开始研究鲁迅小说,由于鲁迅小说寓意太深,明成祖先由较浅的《故事新编》入手。  相似文献   

6.
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悬念,而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任艺 《科教文汇》2007,(9X):194-195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8.
弗·伍尔夫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她终身致力于小说的写作和研究,在小说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她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大量运用和借鉴新的甚至是文学以外的艺术手法,形成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方霞 《科教文汇》2007,(8Z):84-184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吴小雪 《科教文汇》2007,(8X):177-17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1.
郑美香 《科教文汇》2009,(11):229-230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沈从文在小说叙事方面也有类似的风格,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比较,探讨东西方叙事风格的同与异以及由此影射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时代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以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这几个文学史上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例从三个方面浅谈小说中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堂吉诃德》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其蕴含的人性哲理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具有鲜明的跨时代意义,小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和新颖的创作方式对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古今中外也相继产生了对小说的后现代性进行研究的学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一直以特立独行者的姿态在自己的园地上耕耘,满怀温情和悲悯,诉说着东北黑土地上人民的悲欢。她的小说创作起步于1980年代,受时代氛围、个人气质、前辈作家等的影响,她小说有浓郁的抒情气质,承接了鲁迅开创的现代抒情小说传统。1990年代后,迟子建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等长篇将大的历史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她对"史诗"的理解和追求。在情与史的融合上,迟子建有得有失,她以实践推动了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琳 《科教文汇》2008,(21):211-211
在21世纪的通俗文学中,恐怖小说以强烈的阅读效果、鲜明的艺术特征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本文旨在结合接受理论,从期待视野、视野重构与文本召唤结构三个方面对恐怖小说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并探讨读者与恐怖小说之间的能动关系,以探寻恐怖小说如此风靡的原因与创作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丹萍 《科教文汇》2010,(19):69-70
当前,高中现当代小说教学仍然存在"面面俱到"的局面,表面上说尽了小说的各个要素,实际上每一"面"都只是浅尝辄止,这样的教学状况造成了学生对小说课堂的倦怠情绪,使小说的艺术魅力得不到展现,同时使小说文本失去了它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我们可以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原则,探索一种充实小说教学内容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小王子的玫瑰花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过一本小说《小王子》。这篇小说有点像童话故事,讲的是在离地球不远的小行星上,住着一个小王子。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棵任性又撒娇的花,还没有开放,就对小王子百般"刁  相似文献   

19.
王爱华 《科教文汇》2010,(29):75-75,81
张洁既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散文家。她的散文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对她的小说创作起到某种强化和互补的作用。作家在小说中所形成的情绪经常在她的散文中得到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20.
刘震 《百科知识》2022,(30):61-63
<正>《九命奇冤》成书于清末,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重要时期的作品。《九命奇冤》是成熟白话文小说创作的典范之作,由清代作家吴趼人所著,在晚清小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事的主干“梁天来冤案”,是历史上发生在广东番禺的真实大案。近年来,学者们对《九命奇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作者考证、小说类型、小说观念、叙事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