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校举行的二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会。古诗文乃中国古典文学之瑰宝,理应得以传承。我没料到的是,这几个小学生在台上背诵的居然是《岳阳楼记》《出师表》《长歌行》《饮马长窟行》等,稍微简单一点的是《满江红》《行路难》之类。  相似文献   

2.
买书     
朱自清 《新读写》2009,(7):70-70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出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最好都就在手边,那样,我再不会找不着我要的书了,至少我会知道我此处只有这四部书,别的,世间别的书都在别处,不在我的架上。  相似文献   

3.
看着书房里满满当当、尘灰覆盖的书籍,我很有点无奈。《四书五经》、《金色笔记》、《厚黑学》、《周作人传》等经典作品,我从买来就没有翻过。而一些我精读的书籍,往往不畅销或者不知名,比如《发现母亲》、《吴带当风》、《清水洗尘》等。这几年,书房里书越来越多,我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只言片语     
《红领巾》2007,(4):46-47
《这就是我》;《鸡》;《第一次乘公交车》;《刺激的海洋旋艇》。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学》第五期中篇有四,徐则臣的《水边书》是已发表在《大家》2005年第2期的《石码头》之续作,《石码头》的珠玉在前,不免使读者对于这篇《水边书》的期望更高。《石码头》作为一个成长小说在写到"我"愤而出逃时戛然而止、余韵深长,《水边书》则以多年后"我"  相似文献   

6.
何捷 《小学语文》2011,(12):26-27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年幼时,每次甜蜜入睡必须有妈妈的故事相伴。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伴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再长大些,我开始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部评书连播的曲目来。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便源于此。  相似文献   

7.
尽管人教版教材选进了不少现代诗,如《乡愁》《雨说》《在山的那边》《石灰吟》《天上的街市》《星星变奏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黄河颂》《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等10首,但是中考语文试题一直避开考查诗歌,中考作文题后一般都有“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的提示语。  相似文献   

8.
买书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  相似文献   

9.
青锋  李小飞 《当代电大》2006,(12):41-41
我没读过红楼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担心被讥笑为没有文化。但是我确实认认真真地读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小二黑结婚》更是反反复复读过数遍,这说明我并不完全是个文盲。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几句节选自我们每天都在读的《弟子规》中。 我读过《三字经》、《干字文》和《弟子规》,觉得最好理解、最精炼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社编制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段出自《说苑·政理》。我发现教参提供的译文中有错误,于是就找来《说苑》的一些材料核实印证。想不到这竟然激发了我对《说苑》一书的浓厚兴趣。在那年的寒假里,我读完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向宗鲁先生的《说苑校证》。于是,我决定将此书全文注释、翻译,并适当加以评点。  相似文献   

12.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人鸟情依依     
夏飞 《教育文汇》2007,(9):44-44
今天,我准备给学生上《珍珠鸟》。说实话,对于这篇散文,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看来,它既没有《安塞腰鼓》的恢宏壮观,又没有《华南虎》的浓烈抒情;既没有《登上地球之巅》的惊心动魄,又没有《伟大的悲剧》的曲折情节。只有在描写珍珠鸟与作者建立信赖关系后,“嗒嗒”啄着作者颤动的笔尖时,语言才渐趋活泼、但较之《丑小鸭》,我总觉得它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2010年3月17号,我想将这半年多的思考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大家。一直有许多观众朋友在问我,你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栏目看不见了,《赢在中国》还办不办?请原谅我现在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在您读着我这封信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此生三爱     
王敏淑 《师道》2006,(4):1-1
我少年时候是典型的电视迷,从《铁臂阿童木》《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到《西游记》《红楼梦》,这样一部一部看下来,自己都记不清曾经看过多少部电视剧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6岁那年的三月开始看的一部外国片子《边卡》,总共70集,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放,那个时间正好是我下夜课回来的时间,一天一集地一直看到中考的前夜。同学里有因为考试前压力太大而疯的例子,所以那个时候能够那么自毁前程还坚持看电视的可能没有几个。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爸爸妈妈能够那么的相信我,在以上大学为唯一出路的年…  相似文献   

17.
筑摩书房发行的《太宰治全集》第12卷中收录了太宰治的遗稿《大鸦》。这篇遗稿不足1000字。太宰治在昭和21年(1946年)4月22日给堤重久的信中曾写到:“我现在正在写一篇30页左右的小说,叫《未归还的朋友》。等这篇小说写好后我就要以《大鸦》为题,写一篇像《阿Q正传》那样的揭露虚伪文化人的小说。”
  那么,太宰治为什么要模仿鲁迅的《阿Q正传》来写《大鸦》呢?本论文试图以太宰治遗稿《大鸦》为视角,探索太宰治文学作品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那里有许多《半兽人》。只有拿到《半岛铁盒》才能救出我的《娘子》。于是我拿着《双截棍》扮成《忍者》的样子来到那里,可却被《龙卷风》吹到了《上海一九四三》。那里是我的老家,我对爸说:“《爸,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20.
芦苇 《宁夏教育》2010,(10):15-15
我订阅《新华文摘》《名作欣赏》《读书》《世界文学》《作品与争鸣》这5种杂志,都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从事教育工作后,常年接触的杂志中,阅读《宁夏教育》的历史更长,几近30年。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保持如此长久的关系,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浅的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