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编辑同志: 当前借阅古籍比较困难,对业余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者更是如此。试举两件笔者经历事:笔者为注释徐光启的《甘薯蔬》,需查阅《古今图书集成》上的有关资料,带了单位介绍信去一家大图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清雍正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先由乾隆皇帝赐给陕西籍状元王杰,其后在陕西地区流传,最后归陕西省图书馆收藏,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辗转流传过程。旨在与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共勉:保护与珍爱善本古籍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代类书中辑录最为广泛、体例最为完善的一部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我国古代类书的最高水平。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索引》是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的配套索引,其诞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桥评价,并指出了其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编制古籍索引的历史。在对国内两种电子版的《古今图书集成》进行对比,并在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之后指出:规范和统一数据库格式是建立一个成功古籍数据库的必要前提之一,古籍电子索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决定着数据库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水平。最后提出了编制电子化古籍索引的理想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四川省叙永县保存着《万有文库》,《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邻近县史等古籍7000多册,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加之长年雨水不断,部分古书已经受潮,虫蛀甚至霉烂。为了及时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县图书馆在县委、委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的一部类书。清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五年由陈梦雷主持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世宗即位,又命蒋廷锡等据《汇编》重新编校,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该书规模宏大,内容赅备,几乎包涵了当时社会的全部学问。从研究《古今图书集成索引》(1985年版)入手,梳理其检索方法,希望对利用《古今图书集成》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作为“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出版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古今图书集成图集》编纂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学术界、图书馆界、新闻出版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9.
张翔 《图书馆杂志》1997,16(4):55-56
《古今图书集成》版别很多,其中尤以最初的清雍正年间内府殿本和后来的同文书局本为佳制。本文正叙述了这两种版本《古今图书集成》在美国的收藏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唐山路矿学堂于1907年始建图书馆,建馆伊始即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御赐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该书保存完好,至今藏于西南交通大学。学界尚未注意到1901—1908年间御赐《古今图书集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积极影响,该文从文化变迁的视角,通过唐山路矿学堂受赐《古今图书集成》的史事钩沉,管窥这一时期清廷上层精英在推动学堂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1.
被新闻出版署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的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推出。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全书1万卷,1.6亿字。它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是我国三百多年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并素以古代大百科享誉中外。《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陈梦雷编,初稿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完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康熙命令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并开馆大事增编。在增编的过程中,因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政治斗争,陈梦雷受株连被遣戍辽阳。至公元1722年康熙死时,《集成》还未完成。雍正即位后,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人继续增编,于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13.
清代第一大类书——述评《古今图书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图书集成》(下文简称《集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最大的类书,诚如康有为所说:“《古今图书集成》为清朝第一大书,将以轶宋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而与日月之《永乐大典》竟宏富者。”康熙年间,编有《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康熙字典》、《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子史精华》、《分类字锦》等属于类书的巨著。而《古  相似文献   

14.
王大忠 《大观周刊》2012,(12):166-167
本文以选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末光绪朝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为立题,对学界所共识的第三次印本,亦称“同文版”或“光绪版”的刊印过程、廷臣奏谕、朝廷赏赐及馆藏等情况,结合清内府古籍文献档案史料,略作补充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善强 《图书馆界》2014,(1):8-9,21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清代,并两次由皇家组织刊印,初次为铜活字本,再次为石印本.虽然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是以铜活字本为底本影印的,但是二者并非完全一致,一些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典》是我国继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又一部巨型类书,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了《中华大典》20o7年出版情况总结会议,贯彻落实了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先生指出:"编纂出版好《中华大典》有利于全面整理中华古籍,抢救、保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出版界,也正是陆费逵先生创办中华书局一百周年。作为一度中华书局的从业人员,不免想起前辈创业维艰,谨表示诚挚的敬意。中华书局从1912年创办到1949年间,出版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典籍,法国卢梭,英国达尔文、亚当·斯密的著作,还有众口称誉的《辞海》、别出心裁的聚珍仿宋版《四部备要》和被誉为"康熙大百科全书"的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  相似文献   

18.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类书最大的一部,编辑的时间距今最近,资料内容最丰富,下限最迟,加以分类极细,查检方便,因此迄今仍被国内外广大科学研究工作者日常使用着。《古今图书集成》曾有过四次印本:第一次印本,系在雍正五年(1727),内府用铜活字排版印成《古今图书集成》,正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计一万零四十卷,共五千零二十册(正书五千册,目录二十册),装五百二十二函(正书五百二十函,目录二函)。版匡高20.6厘米,宽13.6厘米,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杂志》1991年第5期发表了《莫让古籍长眠此》一篇短文,文中揭示我馆收藏了部分我馆读者用不上的古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金华丛书》、《聚学轩丛书》,《龙溪精合丛书》、《委宛别藏》、《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等几十种,在全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求购信和商调函一时从全国各地像雪片似地飞来,有来自北京故宫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四川省自贡师专图书馆、湖北省宜昌师专图书馆以及其他十多个省市兄弟馆的信,合计达100多封。有的兄弟馆愿以其他书交换,还有的兄弟馆派人专程前来商购。然而,时隔两年多了,这些古籍仍在本馆书库睡觉,古籍长眠理安在?  相似文献   

20.
在建国50周年大庆前夕,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杜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化工程。清代陈梦雷编纂、蒋廷锡等校订的《古今图书集成》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文献资料,重新按类编排,其文化积累极为深厚。全书1万卷,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