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攻城拔寨巧为先——谈谈同城同题新闻竞争如何出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题新闻竞争、被业内人公认是近年来媒体竞争的重头戏。何谓同题新闻,简言之,就是不同媒体面对同一新闻源采写的报道。同题新闻竞争激烈与新闻价值规律和地域媒体密度有关,尤其是本土特点性强的同城同题新闻,媒体为了抢夺时效的高占位、第一时间抓读者。“萝卜快了不洗泥”,“多家媒体一张脸”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是对新闻源的浪费,更足对读者的失职。如何在同题新闻中做具有个性特点的“独家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们更应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共同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有限新闻资源已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独享新闻资源的可能正在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增强而变得微乎其微。新闻媒体竞争已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看谁能有效地利用和挖掘有限共享资源,变共享为独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即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的新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愈演愈烈,社会新闻成为了许多媒体亲民的“招牌菜”,于是出现了社会新闻竞争层次不高,内容雷同,写法粗糙等问题,也就是社会新闻源的挖掘和开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社会新闻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以及社会新闻需要注意的雷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其伦 《新闻窗》2009,(4):22-23
新闻资源是需要整合的,新闻资源是需要立体开发的。发生在黔北遵义的“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娘子军”为代表的农民工劳务品牌、催生我国一项计生新政策的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这三大新闻事件已在遵义、贵州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参照,试以笔者自己的亲身感受,围绕事件发生、发展、演绎推进进程中的新闻实践活动,谈谈如何整合、挖掘、做足新闻资源,如何从时间、空间、思考力上进行新闻资源的长度、广度和深度立体开发,求得最大的影响、引导与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5.
所谓再生新闻是指记者根据各类媒介已形成文本或图像的新闻传播内容和新闻传播效果,充分挖掘各种新闻资料,对其进行第二次“开发”,由此发觉新的价值。 现在,通过二次开发获得再生的新闻报道在各类新闻媒介上已屡见不鲜。因此,并不是说一定要抢到独家新闻才是好新闻,别人报道过的新闻经过二次开发同样可以做成好新闻。当然要做好对新闻信息的再生开发,并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6.
时下,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新闻业务角度上讲,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反映在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等环节上,而新闻的内容又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独家新闻资源日益稀缺的现实,各家媒体便在新闻内容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二度开发上下功夫,展开业务竞争。有竞  相似文献   

7.
朱建华 《新闻前哨》2013,(10):87-87
媒体新闻大战中同题报道是常态。同题报道中不同媒体在新闻的事实层面的表述上常有差异。到底哪种表述更接近新闻事实?本文以武汉地区7家日报今年5月15日对“51岁孕妇在汉产子”一事的同一报道为例进行分析。应注意的是,媒体人在新闻快餐化的生产模式面前,对各类“之最”的表述.仍要保持探究之心。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同题竞争”异常激烈。我们不能只看到“同题竞争”,而忽视“特色经营”。我们应重新认识“问题竞争”中的几个“关键词”: 重新认识“策划”——重策划不能轻采访;读者会欣赏策划,但更看重新闻事实。 重新认识“独家”——重独家视点不能轻独家新闻;总有一天,“摘新闻”的日子会过不下去。 重新认识“时效——时间的重要性不能超越事实本身;为什么有持久影响力的新闻精品越来越少了? 重新认识“漏报”——“独有什么”比“漏报什么”更重要;不要过分强调“全面覆盖”。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媒体纷纷突破原来计划经…  相似文献   

9.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媒体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所以媒体从上到下,对“抡抓”新闻资源是不遗余力的使出鲜招,以期在同城同题报道中技高一筹。可以说,新闻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传媒界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媒体在挖空心思争做独家新闻的同时,很多时候,是在做“同题作文”。俗话说:“只怕货比货。”因此很多时候,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是通过做“同题作文”体现出来的。看看以下三位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2020年,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业在进入数字时代后的不确定性,尽管本年度报告分析的文献大部分基于疫情爆发之前的经验数据,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生态系统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XWA00)的成果"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3.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稿件是让人阅读的。提升新闻的吸引力,除了在标题上下工夫进行“精耕细作”外,在新闻的主体中使用群众语言,让新闻“接地气”,使文章读起来有土地的味道,有群众的声音,让群众感觉不费力,很亲切,同样非常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是新闻事实的“服装”,它不仅仅构成了新闻的外表,还是吸引受众阅读、提升媒体魅力的不二利器。  相似文献   

16.
“同题竞争”与“新闻整合”这几年,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新词”:同题竞争。意思是,如今的报纸,相同或雷同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同小异,你有的,我大多也有,“独家新闻”几乎成了教科书上一个单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周思雨 《新闻窗》2012,(5):56-57
新闻采访中的现场报道是一种常态的报道行为,因此,现场报道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的报道者的必备能力,其中“善于发现”的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同题报道中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提高这种能力是新闻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高红波 《青年记者》2009,(17):81-81
在信息传播四通八达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一新闻资源通常为多家媒体采用,同题新闻的竞争成为各家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同题新闻,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影响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成为新闻竞争中的新的重要课题。由于新闻选择的必然性、资讯发达导致新闻共享率提高、地域的限制、信息公开现状的影响,使得同题新闻竞争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李超  陈龙 《传媒》2023,(14):91-93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回避现象愈加显著。文章在对“新闻回避”进行概念阐释的基础上提出,负面新闻过度、公众对新闻机构缺乏信任、新闻信息过载、社交媒体新闻效能降低四个潜在因素对有意回避新闻的影响显著;无意回避新闻的情况更加灵活多变,主要是因为媒介选择的高度自由化和算法机制实现的个性化。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推进建设性新闻实践、优化“社交过滤”、增加新闻“偶遇”建立“公共服务算法”等措施来引导公众参与新闻和公共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新闻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