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星际间的交流活动靠的是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最快捷、最形象的可要数电视传播了。每天五花八门的时政、社会、经济、科技、生活等信息铺天盖地从荧屏传出,但真正能给人留下记忆的却并不多,而让人感动、让人不能忘却的就更罕见了。然而电视消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却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则电视消息一是极具视觉冲击力;二是极具亲和力;三是极具吸引力。所以不但获得了“陕西新闻奖”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刘峰 《视听界》2004,(2):32-34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一项了不起的科技发明。有了它,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文化娱乐内容丰盈,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足起来。但是,人们一方面享受电视,离不开电视,一方面又憎恨电视。据《环球时报》报道,2003年12月12日,意大利发起了至少有40万人参加的“不看电视运动”。发起者称,电视垃圾使人们疏远了传统文化,人们应当去剧院和博物馆,而不是每天在电视机前浪费4个半小时。又据美联社2月2日报道(见2004年2月6日《参考消息》)纽约州库珀斯敦的16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少看电视的活动”,“孩子们会因不看电视而受到鼓励”,有调查认为此举“可以(让孩子)从幼年开始改掉这种(看电视)习惯”。另据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称,也将在2004年早些时候发起“关机日”活动,让民众走出客厅,享受一天无  相似文献   

3.
贺军 《声屏世界》2003,(12):35-35
歌德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形式中,以音乐最具灵性。”就音乐来讲,她与其它艺术的同一性就在于通过曲调和旋律表现精神,表现情感,表现艺术美。电视音乐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应当如何给人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象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说的那样:“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精神追求呢?首先,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们的精神文明意识形态,是当今的电视音乐节目产生与发展壮大的根本。早期的电视音乐节目一律是简单的统一的类型,象中央电视台的《每周一歌》《音乐桥》节目。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水…  相似文献   

4.
电视无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事件之间的时空距离 ,使天涯化为咫尺。电视扩展着人们的视野 ,也扩展着人们的生活 ,电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也纯化着人们的思索。“电视进入了社会组织之中 ,它是家俱的一部分 ,它侵入了家庭和生活 ,它影响思想并改变了习惯 ,几乎成为城市文明生活中每个人的一部分”(美国沃尔夫·里根 )。中国的电视起步于1958年 ,距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建立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在伦敦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电视台 )相差22年。然而 ,经历了不太长的时期 ,中国…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媒介是什么?广义上讲,从报纸、广播、电视到卫星传送,只要是信息的载体,都可以叫做媒介,还有最近的热门话题:因特网。把电视看作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不能说是过份,面对人们在欢呼信息时代的到来时,往往是在欢迎因特网。媒介对现代杜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井非本文的内容。此处讨论的是媒介的弊端。任何新科技的出现,都像是铸造出了一把双刃剑,像原子弹利用核能屠杀人类。而核电站却用来解决能量的短缺问题,电视也是如此。据法国的《影视周刊》调查:有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准备“像戒烟一样”停止收看电视;二分之一的人赞成每周只看一…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宠儿。为了认识和总结电视对当今人类文明的影响,人们正从各个角度、各个学科如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信息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等研究电视,美学当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度。事实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电视是当代工业社会的绝妙馈赠”,电视“对于当代审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电视既“全面刷新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又隐含着对“人类审美能力的伤害。’①可以说研究电视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影响,是今天美学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今天美学家们的历史重任。与印刷文化相比,电视的最大优势是对人…  相似文献   

8.
当一群人围坐在会议桌前大谈特谈少儿电视如何制作如何发展时,有一位刚刚涉足这个领域的大学毕业生轻轻嘟嚷了一句:“少儿电视是什么?”众人都笑了。但笑过之后,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或者回答得透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实在是一个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我们明确地知道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可是,一旦做出来就一定被称之为“少儿电视”吗?给孩子看的,大人不也看吗?孩子知道《七色光》,大人不也知道《七色光》吗?反之,给大人做的,孩子不也知道吗?那么,“少儿电砚”究竟是什么呢?曾经有一部片子,在国内叫得很响,满怀信…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当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人称“传播学怪杰”的著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接连发表了三本论述传播媒介的著作:《古腾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1962)、《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和《媒介即讯息》(1967),提出了他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媒介理论。他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论断,呼唤人们研究传播技术/媒介除运用于传递讯息内容以外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讯息——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时,麦克卢汉不仅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倍受重视。他的新颖论点,启发、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27日将为中国电视留下一道印痕:酝酿已久的新版《东方时空》从6:00开始播出。如同一艘电视航空母舰,这个长达150分钟的电视栏目一出港就激起浪花、旋涡与议论。新型传播方式轻松活泼却不自然《东方时空》主持人的记者身份和严肃深沉曾经是标志性形象,而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却笑吟吟地开始和观众“共同开启全新的一天”,并且开始正式主持之前两人还在窃窃私语。也许是为了“轻松活泼”,《早新闻》的总主持人和两个分主持人也是边聊边报。《传媒链接》中四个主持人围坐一桌,你一言我一语“我这儿有个什么新…  相似文献   

11.
在评选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十件大事中,广播电视成为了其中之一。广播作为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化,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视为宣传战中最为锐利的武器;在上个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电视出现之时,它又被人预言,“电视终将使广播像古代的骑兵一样为人们所淘汰”。而在电视出现以后,又出现了互联网,以及可以传输音视频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星火》杂志,被苏联人誉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大军的大炮”,“它每发行一份便给改革大军增加一发炮弹”。打开新闻史,人们皆称报刊为“喉舌”,而当今的苏联人称它为“大炮”,此比喻很新鲜,寓意也很深长。  相似文献   

13.
喻国明 《今传媒》2005,(9S):109-109
有人说,电视的“基因”中有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本性。换言之,电视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媒体。这话可能是偏颇的,但用它来观察电视的操作以及它的成功案例却不能不承认它描述的是一个事实。而电视的现场直播,正是这种使人们的感官受到最大刺激的娱乐化的极致。因为直播所具有的真实、同步、悬念、冲突、戏剧化几乎是传媒满足人类获取信息欲望的最高、最完美的形式。我们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唐蕃古道》给荧屏前的观众带来了高尚的艺术审美享受,许多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它是“奉献给藏族人民和广大电视观众的一条圣洁吉祥的哈达”。唐藩古道是民族团结之路、中华统一之路、开放繁荣之路。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的出现,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青年记者》2005,(1):56-57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曾给人类带来报纸无法给予的声像效果,而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也大踏步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类媒体不仅以速率、规模惊人的“信息流”席卷世界,造成奇妙的“地球村”景观:而且以广度、深度空前的“情感流”、“影响流”渗透人心,产生了全新的媒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词汇学上的怪现象使我感到不解,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能够给我说清楚:为什么区别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东西被人们称为“规律”,而电视的特点却只配叫作“特征”呢?莫非这是由于电视承认电影的优先地位,是电视的一种谦让之举?也许还有其他一些同样含糊不清的原因,使得人们对“特征”这个不甚严谨的字眼表现出如此之厚爱? 尽管最初电视与电影有着诱人的相近之处,它还是相当迅速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不涉及艺术品种和体裁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独立。无论是现场直播、实况报道还是吸收观众参加演出活动,都是在电影里未曾见过的形式。非艺术性电视(系指电视影片、  相似文献   

17.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18.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19.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20.
电视荧屏每天快捷、形象地传递着各类信息,而让人感动、让人不能忘却的内容却并不多。然而电视消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却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则电视消息以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不但获得了“陕西新闻奖”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