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开的诱惑     
周凌颖 《教学随笔》2009,(11):46-47
一直以来,喜欢用读书来打发静默的时光。 最初,每读一本书,都愿意从第一页开始,然后一字不落地把书读完,之后,才自然地开始下一本书之旅。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而且多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3.
张霁 《现代教学》2016,(5):78-79
不久前,承蒙作者潘裕民惠赠《读书是最美好的事》一书,闲暇之余信手翻之,便无法遏制自己的阅读激情,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这是一本读书人写的好书,书中所言皆为读书之事。细细品味,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而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本书     
正人的一生丰富多彩,本身就是一本奇妙的书。"我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有时我会这样问自己,当然也会收获许多答案。我是一本故事书故事书可是我最爱看的书。什么《龟兔赛跑》哇,《灰姑娘》哇,《白雪公主》啊,我都百看不厌,还能从中悟出许多道理。当然不止这些故事,还有《长袜子皮皮》的历险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坎坷经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我肚子里的故事啊数也数不清,当然可以说是一本故事书啦。  相似文献   

5.
学完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今逢暑假,我便迫不及待地找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一口气读完。书中海伦·凯勒的成长,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6.
他——青铜,是一个不会说话.却会以全部的精力来照顾妹妹的男孩。她——葵花,是一个善解人意,乖巧懂事的女孩。他和她,是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人物。我读完了《青铜葵花》,当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时,书中的画面就在我的头脑里一幅一幅地展开来.青铜和葵花这两个闪亮的名字.便再也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7.
每当有时间,我总是喜欢与学生分享我的读书心情,有读书的乐趣、收获,当然还有那段无书可看的日子里,对书的渴望,与拥有一本书时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诸定国 《华章》2011,(8):12-13
只是喜欢书。只是喜欢读书。记得上初中时,我在昏黄的灯下做题,累了,便拿家中惟一的一本《古诗选读》在手,站起身来哇哩哇啦地读一会儿,背几首诗。坐在角落里的父亲便拉着我,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捏捏我细若麻杆的手腕,喟然长叹:“这双手不知能不能拿得动锄头呢!”  相似文献   

10.
书趣     
记得有人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体会到精妙之处,就能从中品味读书的乐趣。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趣”。每当大家都睡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下,书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它絮絮叨叨地讲出许多新鲜事来,让你听得有滋有味,甚至能忘却自己,飘飘然飞进书中的那个世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或者与它娓娓而谈,有时也反驳几句,直到被它说服为止,然后它便成为我的朋友,我从中体会到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有的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美丽诱人…  相似文献   

11.
我自小酷爱读书,书是我成长的脚步。10岁之前,我买的最多的书是一本本连环画,《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每当买回一本,我都视为珍宝,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读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一个纸盒里,精心收藏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50多本小画册呢!  相似文献   

12.
抄书     
尚印 《教育文汇》2014,(20):36-36
每次给学生讲《送东阳马生序》,都会被宋濂小时候借书抄书的故事感动着,并不由地想起自己的抄书经历。小时候我爱读书,却无钱买书,也没地方买书,更借不到书。升初中时,我意外地在一个亲戚家见到一本作文选,如获至宝,一口气把书中的三十多篇作文全读完了。临走前,我提出把这本书借回去再看看,亲戚的孩子说可以,但只能看一个星期,一定要还。回家后,作业一做完,我不去玩耍,翻开作文选就看。转眼间,还书只剩两天了,我急了,便缠着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本子,白天抄,夜晚抄,终于在星期天的下午抄完;书还了回到家,村里人都开始吃晚饭了。  相似文献   

13.
读好书如交好朋友.交好朋友如饮醇醪。 我爱好读书,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养成好读习惯,缘于“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白幼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头晕,经常待在家里。无所事事,闷得发慌。便常往堂兄家跑。读小学四年级时,堂兄正在家里伏案复习。备战高考。我偶从堂兄枕头下发现了三本厚厚的书——《西游记》上中下三集。我翻开一看,竞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4.
张运群 《海南教育》2010,(6):128-128
读好书如交好朋友.交好朋友如饮醇醪。 我爱好读书,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养成好读习惯,缘于“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白幼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头晕,经常待在家里。无所事事,闷得发慌。便常往堂兄家跑。读小学四年级时,堂兄正在家里伏案复习。备战高考。我偶从堂兄枕头下发现了三本厚厚的书——《西游记》上中下三集。我翻开一看,竞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一直觉得,吾生有涯,吾书无涯。要想有涯的生命得到扩展,就需多读无涯的书。因此,我始终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是一种超然,一种幸福,一种乐趣,能让我心灵宁静,是我人生中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更是一种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生命精神。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就仿佛畅游在浩渺的宇宙中。孜孜不倦的读书,让我头脑充实,心灵升华,富有爱心和行为文明。是读书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朱自清、老舍、歌德、普希金、巴尔扎克、惠特曼、马尔克斯……是读书让我知道  相似文献   

16.
小的时候,我对书的记忆很模糊,只知道书是在很多张纸上印着不同的文字和图画。我渐渐长大了,知道了那些有趣的故事都是来自书里,于是我便让妈妈不停地给我读书,希望从书里听到更多奇妙的故事。在我学会了一些生字后,妈妈让我自己试着读书,书里有很多文字我都不认识,我便开始厌烦读书了。后来我认识了拼音,重新又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我发现那书的文字多么美妙,那书的内容多么丰富,那书上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智慧是多么意味深长。从此,我对书爱不释手,视如  相似文献   

17.
与书结缘     
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旁,书便成了最好的朋友。它絮絮叨叨地讲出许多新鲜事儿,看不上几页,我便忘却了自己,飘飘然走进了书中的世界,我用眼、用心和它娓娓交谈,  相似文献   

18.
赵国富 《辅导员》2013,(23):62-62
以前我特别不喜欢看书,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每天督促我们看书,为此还专门做了一本读书摘录本,把书里的好词好句大量摘录出来.那个时候因为认字量不够,所以看起书来非常费力,妈妈买了很多好的名著,包括《四大名著》《爱的教育》《狼图腾》《保尔·柯查金》等,天天陪着我读书,帮助我完成一天的读书量,但我仍然兴趣不大,所以妈妈很生气,为此经常批评我.  相似文献   

19.
怎样读好书很重要。 比如我以前读书,只是注意书里的紧张情节,根本不注意什么描写方法,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反而浪费了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社编制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段出自《说苑·政理》。我发现教参提供的译文中有错误,于是就找来《说苑》的一些材料核实印证。想不到这竟然激发了我对《说苑》一书的浓厚兴趣。在那年的寒假里,我读完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向宗鲁先生的《说苑校证》。于是,我决定将此书全文注释、翻译,并适当加以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