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关于《诗经·伐檀》“敬老说”商榷论文的回应及理论思考。文章从《诗经》阐释史角度就阐释本身进行较宽泛界说,在较大的文化环境里着眼分析了阐释的多元性困限,又从民俗学角度对有关历史背景和“君子”一词再作了论证,以期引起争鸣,且对全面深入理解《伐檀》题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诗经·伐檀》本义争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伐檀》题旨。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考察《伐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证诗歌作者的身份和创作意图;分析诗歌内容的逻辑关系,指出“尔”、“彼”是不同的人称,所指对象不同,“不素餐”释为不食素食并无确证。认为《伐檀》的作者当是农奴,创作的意图是抒发歌者的怒愤。否定了“敬老”说所持的文化背景理论依据和作品内容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风·伐檀》一诗,写了三种人:“坎坎伐檀”的伐木人,“不稼不穑”的“尔”,“不素餐”的“君子”。对前两者看法比较一致,对于“君子”到底指什么人,则争论较大。有的说指靠剥削生活的统治者,即诗中的“尔”;有的说是“有才德的”孔子一类贤者仁人。我则认为,它指伐木者比较恰当。 说“君子”是指诗中那个剥削者“尔”的,其主要根据大概是“君子”一词在古代多用于统治阶级。这是实际情况,但却又不能因此概尽一切。以《伐檀》所出的《诗经·国风》为例,里面提到“君子”的凡二十一首,至少有三分之二不是明显的指诸侯大夫、王公贵族。“雄雉于飞,上下其羽。展也君子,实劳我心。”(《雄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  相似文献   

4.
不少资料中对《诗经·伐檀》中的"君子"一词褒贬不一,笔者试图从历来古人对"君子"一词如何看待,古书中的"君子"一词有无反用,尔、彼的不同指称作用,反语辞格古代是否盛行四个方面作出解读,认为《伐檀》中"君子"应是肯定的形象,更该作正面之解。  相似文献   

5.
1.通称奴隶主贵族。《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即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即被统治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6.
《伐檀》主旨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诗经》往往要关涉《伐檀》一诗的主旨,有时到了对该诗主旨的确立,甚至可以影响整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程度。笔者综观过往的《伐檀》主旨说,感到不满意,故重新加以讨论。 一、旧说综述 《伐檀》一诗主旨旧说,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曰刺与斥,二曰颂,尽管刺斥与颂的具体对象很有些差异。第一类:刺与斥。《诗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郑《笺》:“斥伐檀之人”。孔《疏》:  相似文献   

7.
<正> 《伐檀》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多依《诗序》,《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现代学者朱东润稍有修正,认为本篇重点是在“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伤‘ 君子不得进仕’之意并不显著。”(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其它说法大同小异而皆不离“刺贪”主旨。近细玩诗味,得出的却是与上述恰恰相反的结论:这是劳动者对君子的一首颂歌。 全诗共三章,章九句。三章之间字词略有差别,但含义却是一致,弄懂第一章诗义,二、三两章其义自解。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诗经二首,即《伐檀》和《硕鼠》。《伐檀》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的“不”字,《硕鼠》诗“无”食我黍”句中的“无”字,课本上均作副词解释,分别译注为“不是”、“不要”。这两个字在这具体语言环境里,是副词还是语助词,怎样解释更为符合原意,我们认为应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9.
《诗经·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但对它的主旨的研究却始终难成定论 ,近年来新的说法有情哥说、敬老歌说、激发劝戒说、勤劳致富说、劳动分工说等。争论的焦点在于对诗中“君子”、“不素餐”以及“尔”“彼”人称所指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都超越了其内在构架 ,进入了阐释的多元化困限 ,是急于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表现 ,但在没有更充足的证据之前 ,旧说不能因其老套而妄加否定。  相似文献   

10.
《诗·伐檀》首章开头云,“坎坎伐檀兮”,并未指明伐檀作什么用。第二章云,“坎坎伐辐兮”;第三章云,“坎坎伐轮兮”。朱熹注:“伐辐,伐木以为辐也。”伐轮,伐木以为轮也。”余冠英先生注:“伐辐,是说伐取制辐的木材,承上伐檀而言。下章伐轮仿此。”他们都注意到了“伐辐”“伐轮”要承上章“伐檀”才讲得通,单看“伐辐”“伐轮”是不好理解的;因为不能说是砍伐车辆、车轮本身,其词意显然和“伐檀”不类。原来  相似文献   

11.
《诗·魏风·伐檀》首章首句言“坎坎伐檀兮”,次章首句言“坎坎伐辐兮”,卒章首句言“坎坎伐轮兮”。其中对“伐檀”、“伐辐”、“伐轮”的解释,当代各家多有不同。如: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上册二分册: 坎坎,用斧砍木的声音。伐,砍。檀,树名,木材可以造车。辐,车轮上的辐条。伐辐,砍取制辐的木材。  相似文献   

12.
肖科 《语文知识》2000,(2):8-10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歌谣名为《诗经·伐檀》,多年稳居高中语文第五册,被莘莘学子吟诵不止。其韵脚不难发现,是“檀、干、涟、廛、貆、餐”。可是对于韵脚后皆加一“兮”字这一点,人们总有意或无意忽视了。考究一番会发  相似文献   

13.
《伐檀》作为诗经中一篇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风格倾向的诗歌作品,历来受到文学阐释者的极度重视。然而,对于这首著名诗篇的阐释二千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诗序》有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这段往解不得《伐檀》生成的风俗文化背景及其深层精神关连,而将其指认为一首劳动者诅咒剥削者的诗。这种理解几乎一成不变地延续了二千多年,在近现代阶级观念盛行和文学社会学庸俗化的时代,《诗序》这段话就成了把《伐檀》界定为诅咒与反叛之诗的证词。很显然,这种阐释认定《伐檀》诗中…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中,就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而言,一般包括“一般的动宾关系”,“使动关系”,“意动关系”,“为动关系”四种。例如:一、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伐檀”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二、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生民心”是使动关系。三、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云》)“友风”、“子雨”都是意动关系。四、上好富则民死利矣。(《荀子·大略》)“死利”是为动关系。第一种,现代汉语中也有相似的概念;第二三种,古代汉语书籍都有详细的论述,有较一致的观点;而第四种“为动关系”,则是众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三期载杨亦鸣同志的《〈诗〉“伐檀”、“伐辐”、“伐轮”正义》一文,对《诗·魏风·伐檀》中的“伐辐”和“伐轮”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伐辐’即砍制车辐,‘伐轮’即砍制车轮”(着重号原有),并指出“‘伐辐’、‘伐轮’并非一般的动宾关系,‘辐’与‘轮”都是‘伐’的目的宾语,而非对象宾语。这与‘伐檀’的内部结构不同”。杨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它的上述结论笔者  相似文献   

16.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7.
《诗经·伐檀》的主题历来有争议,近有梅琼林先生提出了“尊老”说。新说虽有新义,但不能成立。首先,君子并非是指老人;作为当时的老人也并非不素食。看来,应以旧说为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伐檀》的内容具有多种理解角度,从诗歌本身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首希望通过勤奋劳动改善自身生活状况,并肯定“君子”确有过人之处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伐檀》是…首愤怒抨击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刺”诗,它的批判意义已经成为共识,不容质疑。然而在备课时翻阅资料,发现了汉儒董仲舒依据自己的“诗无达诂”之说对其做的另一翻“个性化”解读,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歌颂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是不会尸位素餐的。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中学统编语文教材中,《诗经》选了《伐檀》、《硕鼠》,《楚辞》选了《国殇》。好问的学生看了这几篇教材后,可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三首诗读起来有的地方很和谐,押韵合辙,而有的地方却不那么和谐,如《伐檀》的第二章、《硕鼠》的第二章、《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四句等,这是什么道理? 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如果想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点音韵学常识.特别是古音学常识。音韵学中的“古音”,指的是周秦时代的语音;研究周秦时代语音的学问,就叫做“古音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