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巧灵 《考试周刊》2011,(40):216-216
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地动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建刚 《海南教育》2014,(20):91-92
音乐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音乐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琴 《儿童音乐》2015,(2):69-72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旨在让孩子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音乐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音乐课程的建构者、音乐文化的"再创造者"。体验式音乐教学是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孩子们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孩子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感知,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三部曲,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他们音乐体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陆晓玲 《儿童音乐》2021,(1):74-75,79
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即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的活动,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来,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表达音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参与,从而获得个人的感受、经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元素经验建构,实现音乐审美自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育已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学生跟"的唱歌课了,而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学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立化、情感化"的课堂。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塑造发展的主体,在教师有效地组织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育人的课程,更要创建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燕婷 《教育》2013,(22):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音乐课堂就是由一个一个实践活动组成的。它几乎融入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  相似文献   

7.
高琴 《成才之路》2014,(28):91-91
"参与式"教学方式主要是鼓励学生融入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在高职音乐欣赏课中,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主要还是需要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8.
让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课堂中为音乐教学服务,运用音乐要素创造出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使音乐立体化起来,从而使音乐课堂立体化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在立体化的音乐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9.
蔡静 《教师》2011,(36):114-114
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音乐课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但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现象:演唱歌曲时,有不少学生在"爱唱"学生中间上演了一出只动嘴便能"发出声音"的上好的双簧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大面积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氛围中,若想让音乐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1.
钟英 《儿童音乐》2013,(6):71-73,55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说到:"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魅力……"其过程与方法也强调"体验与模仿"。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音乐活动。确实,在音乐教育中,几乎所有的音乐教育活动都是一种实践活动,如表演、指挥、即兴编创等。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音乐活动中,音乐教师都要善于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表演、创造、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面对眼前四十多双渴望的眼睛,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音乐课堂的快乐与获得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成就感是多么的困难,很多情况下都往往是少数学生参与了课堂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1]。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合理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有效选择音乐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具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游戏,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学科。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并能从音乐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仅仅靠课堂上教师所教导的内容,还需要让小学生多多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在音乐的环境中了解、享受、领悟音乐学习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便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音乐课堂因此而变得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教学的个性化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需要学生身体动作的参与。教师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获得审美体验,营造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教学的个性化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堂活动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要使活动为教学服务,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组织成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行为、认识、情感的投入中,激发兴趣、调动探究精神、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5):156-157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心全意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使学生在音乐探索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并且探索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通过活动和各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所以本文就以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