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地理解及灵活应用母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的高年级语文教学都偏重理解,零散的分析各篇文章,导致目的错位。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将学语文的重心转移至语言灵活运用上来。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高考语文均分始终停留于"及格"多一点的状态,学生学了十几年母语,到了高考的时候却没有信心,留下了语文教学的一路尴尬。  相似文献   

3.
梁静 《考试周刊》2010,(53):54-55
在日益深化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以语感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应抓住关键阶段---初中,在关键阶段,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上,而要在大量文质俱佳的言语作品---目标语言的熏陶之下拓延学生的阅读范围,变语言"习得"为语言"学得",以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感.其次,还要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社会生活,让学生的语感活起来,最终逐渐达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心应手地运用母语,以求人的"诗意的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都是不甚明确的。然而,"生成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才导致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或"泛语文"现象的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5.
张磊 《成才之路》2010,(30):I0008-I0009
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文课有时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这让我想到了总会让人感到"神秘"和"难解之迷"的"黑洞"。其实,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盲区、误区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低效、无效的环节就是"黑洞"。这些黑洞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下面,我就从黑洞入手,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研究聚焦于"怎么教",忽视了对"教什么"的思考,造成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提高缓慢,学生学了几年的语文,仍然是"书读不好,文章写不通"。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我认为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  相似文献   

7.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9.
在《中语参》等媒体上倡导"语文养成教育"之后,不少同仁参与讨论,关注最多的是"语文养成教育"的内涵。兹作简要阐释,以就教于方家。 何谓"语文养成教育"?语文养成教育就是把握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遵循熏陶渐染、积淀涵养、感悟体验、运用提升等语文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母语负迁移"这个术语已不再陌生,人们夸大了母语对于学外语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其"正迁移"的"助力"因素。本文多角度论述了母语对于学外文的助力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但这正说明了汉语言的丰富多彩。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大家当然懂得不少。不过,很多学生放弃了母语,学起了外语。外语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似乎更显必要。学语文,不但要想学,还得会学;不但要学好,还得学精。怎么学呢?笔者认为当练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入学之初,学生们知道有语文这一课程,而他们的反应大多是这样:"怎么还要学语文?""学语文干嘛?我是来学技术的,不是学语文。"语文真的不用学了吗?非也!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课改的空前挑战,多年来未能很好解决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核心问题再次被提出。借鉴以往,反思得失,从母语教育的本旨出发,研究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征,探究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施教策略,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合理途径。母语教育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在教学内容提炼与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母语自然习得的已有基础(鲜活的语感和亲历的人文背景)并充分发挥其潜质,遵循母语习得的规律将其(实用需求与语言实践)贯彻于教学实践之中,是语文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闻丽梅 《学子》2012,(12):90-90
一直以来,小学英语教学都有一个尴尬,那就是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普遍非常重视,却由于英语学习语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事倍功半。作为一门"非母语"的教学,教师要更多地在创设和丰富语言学习、交流、评价的环境上努力。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就是让英语教学与生活幸福"联姻"。英语的学习也要像语文那样,为学生找到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有丰富...  相似文献   

17.
许凤英 《广西教育》2012,(13):27-2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历来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现在,许多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时,基本上都是从一个词语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读读、写写、抄抄。这种"就词学词"、"就词解词"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学生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的方言,方言因素导致外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干扰和困难。而我任教的地区更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到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且本方言中有"盲点音"(难发送气音、卷舌音等),他们觉得学英语"难于上青天",畏难情绪盛行。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但英语又是一门"国际性语言",  相似文献   

19.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使学生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构建美好的人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张腾飞 《成才之路》2013,(20):96-9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