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友庄兄     
庄,乃余一棋友,年近不惑,顶秃宽脸多须,棋力甚高,棋风剽悍凌厉,曾与其下棋者皆望风披靡,如某与棋友下棋,屡下屡败时,乃日:"庄来,汝等皆败。"闻者十有八九不服,心忖道:庄是何方神圣?有三头六臂?须臾,有好事者唤庄而来,庄先是拱手,后说承让,坐下,从容拈棋,轻轻地把子在棋桌上一拍,却悭然有声。  相似文献   

2.
书接上回,文涛有些害臊,觉得和深红单独呆着不像样,想走,却被深红扯住衣角。深红红着脸说:"我又不是狼,还能吃了你!没见过你这样的,还男子汉呢!"文涛说:"那咱们下棋吧?"深红说:"你就知道下棋,除了下棋还知道什么?"文涛为难地说:"那不下棋,咱俩做什么呀?"深红说:"就不能说说话?"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酷爱中国象棋,一有空就会找人对弈。退休后闲散的时间多了,几乎每天都要杀一盘。每天午睡之后,我就起身前往棋摊或市民广场象棋角,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兴趣相投就棋枰对坐。偶尔因为天气原因,外面下不了棋,就自己在家摆棋势,一个人既当"帅"又当"将",红黑棋子兼控,别有一番情趣。每天都要杀一盘,这是个人的嗜好,也是棋友们的承诺:只要有时间大家就在棋桌上相见,摆开棋子后进行手谈,兵卒前行,车米马往,炮声隆隆,那紧张激战的过程,是下棋人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屈指盘算,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到棋摊下棋以来,所见的下棋人无数.说起棋迷的文化水平,在文革以前总体上是不高的,很多人只读了中学,有的还是小学生,至于初识字或不识字而下棋好的也大有人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大学的我,则在棋摊被大家称为有文化的下棋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上棋摊进行棋艺交流的人中,不仅仅有了大专生、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这二年,和我要好的下棋朋友中,伍强胜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5.
“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如果我有一份好的工作,我会放弃下棋的。因为我家里的条件不好,而我总花父母的钱而自己不去赚钱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找个一般的工作我又不甘心,我有下棋的特长,在棋方面再努力一些,争取进专业队。”  相似文献   

6.
杜宇 《围棋天地》2008,(17):64-69
一方纹枰,若干棋子,一个阵势,一道问题。有常势,无常形,有常道,无常法。凡下棋者,几乎无人不知诘棋,但是,即便天天都沉醉在诘棋迷宫中的人,又对题目背后的世界了解多少?一心求胜者,在他们眼中。诘棋只是砥砺刀锋的磨石。然而,世上可有这样的磨石?能让人伴着一杯清茶、三两盏淡酒,不觉间便遐思千载。围棋的世界有多广阔,诘棋的世界便有多广阔;围棋的世界有多美丽,诘棋的世界便有多美丽。《说文》曰:诘,问也。诘棋,是人对围棋的考问,是围棋对人的考问,或者,更是人对人的考问。  相似文献   

7.
棋摊趣闻     
一年一度草木绿,又逢棋摊战火起; 一街一景风光美,再赏棋手趣味事. 在街边棋摊观棋,耳闻目睹一件件有趣之事,令人开心.记录三则,以飨读者. (一) 下棋,任凭支招的摆布,人称“傀儡”.这种棋手,屡见不鲜. 家住城郊的刘老汉,六十有余,最爱下棋.每日,骑自行车十多里路来城内棋摊下棋.对弈中,他与企业退休的李老汉成了对手.中午饿了,也不回家.为节省时间,走进抻面馆吃碗面,或随便买点零食垫吧垫吧.  相似文献   

8.
再穷的人也下棋,就拿我说吧,虽近不惑,却有而立的棋龄,然命运坎坷,30多岁还要上大学,至今仍为维持一家人最起码的新陈代谢和还账天天在高危的矿井下工作,难道真的是十个下棋九个穷?  相似文献   

9.
黑:赵治勋棋圣 白:小林光一天元在和赵治勋同代的棋手中,小林光一的成绩是唯一可以和赵相提并论的人。当得知是小林前来挑战时,赵的心里一定有些打鼓吧!而小林看着这几年赵治勋手握大三冠、称雄日本棋坛,心里恐怕早就憋着劲呢!况且,自小林再婚后,不但成绩好了,对局内容似乎也充实起来。总之,和以前的小林不太一样了。难道说小林的棋长了?还是心理变得更强大了?下面这局棋,是笔者看到的少有的精彩的棋。本局双方着法精妙、搏杀激烈,整个过程令人难以释手。若不把这样的棋介绍给大家,简直是一种“罪过”。第一谱1~46前两…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1,(11):22-23
每期的《围棋天地》我都看,记得有一期看到赵治勋讲棋,他的评棋简直跟下棋的水平一样的棒。天地的棋评也非常的不错,但都是一样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难道不能尝试下别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1.
围棋俱乐部     
版主棋儿: 有读者问棋儿:“冒昧问一句,棋儿你会下棋吗?” 棋儿当然会下棋,不懂棋就不可能热爱《棋艺》,不懂棋就不可能理解棋迷内心的那份狂热。棋儿也曾挑灯夜战,可棋儿是女流之辈,很难有下够的时候。原因有三:之一、对手难寻;之二、没时间;之三、不可夜不归宿。 棋儿可是一地地道道的棋迷,棋儿现在自封为棋迷休闲俱乐部版主,各  相似文献   

12.
自称为铁杆棋迷,当属不谬。即使我人在异乡,也常被棋摊粘住而乐意流连。一次从厦门乘校车去泉州一中,参加跨市级的教研活动。午饭后,我们一行人,有的呆在校车里小憩,有的去逛商场,有的去附近的景点游赏。我也跟着四处溜达,在一个公园边的小亭子下,我就不想走了,那里聚集着一堆人,是我熟悉的景象——他们正在下棋。我就像蛾儿见到光亮一样,情不自禁地凑上去了。  相似文献   

13.
棋痴老庄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些棋迷,其中不乏着迷更深的棋痴,如下面的一位就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大年初一,是我的一位熟识的棋友带到我家来的。他满脸皱纹,身材单薄,衣着简朴,开口说拜年,牙齿几乎掉光了。我问他高寿,答日50岁,我有点惊讶于他的苍老。他说他是慕名而来的,接着就要求与我下棋。大年初一,却要关门下棋,是不是有点痴?好在我也是爱棋之人,  相似文献   

14.
孙桦 《篮球》2000,(16)
女篮国手们的训练是艰苦的, 也很枯燥,但是她们的业余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迷恋围棋的王玲在国家队,王玲迷恋围棋是出了名的,虽然比赛、训练非常繁忙,但王玲却总是忙里偷闲,只要一 有空就会与教练陈德春 比试一番。王玲的围棋水平虽然 不高,但她却下得很认真。王玲 说:“我不是单纯地为下棋而下 棋,我下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打球。也许人们会认为棋和球之 间没有关系,其实只要稍作研究,就 能领会到棋和球有许多相同之处。当 我的棋艺长了的时候,我的球技也长 了,下棋用脑子,打球更要动脑子。”陈丽莎English…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我父亲棋下得好,小时候很多人到我家里去找他下棋,乒乓球台旁边的棋盘就成了我学棋的课堂。 高考那年,没有考上大学的我觉得没有颜面去见亲友,那时就想过靠下棋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请您脱先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4,(18):84-86
有些棋友在下棋时眼界不够开阔,往往为了局部的一些目数、死活等小问题而忘记了全局的要点。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棋例。图一目前的局面很复杂,双方都有几块棋纠缠不清。白棋先走。该怎么下呢?  相似文献   

17.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18.
拜师     
没想到我也能当象棋教师,收了一个比我整整大40岁的徒弟———老陈。老陈不是本地人,一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本镇,开了一家礼品店。在礼品店的后院,摆放着几张棋桌棋凳,供人们下棋之用。奇怪的是,老陈从不下棋,只是在一旁观战。棋友小李问他:“老陈,会下棋吗?”老陈微笑着回答:“只会一点点。”“会一点点可不行,小龚,你的棋下得不错,又喜欢看棋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你当老陈的师父吧。”小李说道。“这个建议很好。”别人也随声附和。在众棋友的“起哄”下,我和老陈成了师徒。于是在我上夜班,白天有时间时,老陈都会骑着摩托车登门请教。我教得…  相似文献   

19.
棋迷俱乐部     
天书棋谈一、棋与烟棋馆中多数烟雾缭绕,激战正酣时尤甚,然而棋瘾大过烟瘾,想下棋苦无对手时我曾自己和自己下。且戒烟者有之,戒棋者难寻。烟民慨叹吸烟之诸多害处后总说戒过几次几次,棋迷即便下棋误事捶胸顿足仍旧死不悔改。吸烟和下棋皆被妻子埋怨,升级至家庭战争则多是为棋。或美其名曰:“下棋可以开发智力,修身养性。”不过沉迷之借口而已。然而若让我成棋,杀我头也不干。二、打棋邻居有局麻将,夜晚甚是吵人,无法打谱兼入睡。后不知何故竟撤了。探听原因,云:“楼上有下棋者通宵达旦,实在影响打牌……”我敬佩不已,遂登楼…  相似文献   

20.
俺为啥喜欢来清风呢?清风能下棋呗!!好像听说好多地方能下棋耶!真的?好像是,新浪的那个下棋的屋子还做得贼漂漂,联众那嘎达下棋的人也嗷嗷多,厉害的主儿也不少,厉害不厉害和俺没啥关系?看来这位知道俺是个臭棋篓子,不过真的,真的,其实很有关系的,因为俺除了下棋,还喜欢看棋,臭棋篓子的棋俺可不喜欢看!那俺为啥就是喜欢来清风呢?清风除了能下棋能看棋,还有俺的哥们儿!没别的原因。清风有个公子哥儿说叫啥来着?哦,有梦有朋友,梦俺没有啦,俺在清风就是有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