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声 《传媒》2000,(2):32-34
新闻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许多人没有真正弄明白。因为没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从事新闻工作就难免抓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中的偏误时有发生。这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新闻准确定义,即“新闻究竟是什么?”这是新闻之宗、新闻之纲,是一把“总尺”,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  相似文献   

4.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6.
对于办报人来说,读者即市场。因此不妨说“心中有读者”实质上就是“心中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报纸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它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读者买报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提供的新闻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读者从中不能获取有益的营养和精神的愉悦,你就会遭到冷遇。如果做到了“心中有读者” 或者说“心中有市场”,那我们就会自觉地根据读者的需要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新闻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定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娟 《新闻知识》2003,(1):35-36,44
(一) “新闻”是新闻学及其边缘学科的基石和起点,在整个新闻学的概念体系中,它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是不是新闻?”或“什么是新闻?”但遗憾的是,与这种重要性形成强烈反差,关于新闻的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直播?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什么时候开始?本文就全国“两会”新闻发布的历史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什么?词典里有解释,教科书上有定义。可我对于它的理解,却是从当记以来经历的3次“走麦城”中悟出的。  相似文献   

13.
点评人寄语:嘉兴不大,也很温和,就像这温情细腻的江南。这里没有了撕心裂肺,有的只是默默无语……什么是生活?看了这些照片,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摄影?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和百姓,通过他们,讲述变革时代中人的故事,这才是新闻摄影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记者的责任。我觉得,新闻摄影就是要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摄影作品就是要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记者只有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才能把照片的  相似文献   

14.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5.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了新内涵,办报有了新理念,军报又改了版,现在基层给军报写稿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抓上下都关注的结合点这次军报改版,指导思想里有四句话原则:“增加所需求的,强化受欢迎的,去掉不适应的,合并重复的”。什么是不适应的?就是新闻太少太慢,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太多;什么是受欢迎的和所需求的?受欢迎的所需求的是时评新闻、热点新闻、解读性新闻,贴近基层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如今你要给军报写稿,就要想到这“四个的”。这“四个的”来自新的办报理念,来自党中央新闻思想的新内涵。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是耶非耶“新华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主流新闻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诸如“人民体”、“八一体”、“晚报体”、“网络新闻体”等各具特色的新闻体,但是没有一个能像“新华体”那样,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新华体”?它有哪些特点?如何准确地认识和评价“新华体”?  相似文献   

18.
窦丰昌  李栋 《青年记者》2015,(10):51-53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与往年的两会报道相比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2015年媒体对于全国两会和各地两会的报道,一个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上,2015年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2015年,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如果只看报纸上的两会报道版面,今年的两会报道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看一看各家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看一看各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新闻界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党报社会新闻反映的是活人活事活道理,它以生动形象、有情有节的故事而为读者广泛喜爱。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不同的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更注重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舆论的导向作用.“是有典型意义的社会新闻”。这也许就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是党报最具新闻资源优势的报道项目,也往往是党报承担最多“规定动作”的报道领域。长期以来,党报关于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令其它门类的报刊羡慕不已。《北京青年报》一位老总对此深有感触:“人民大会堂开全国‘两会’,我们的记者没有证件,跳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