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晴 《中学生英语》2022,(3):105-112
当代西方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满盈哲学意蕴的嬗变,空间的概念历经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流变,业已成为社会关系的产物和文化建构的能动要素。文学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与空间理论的紧密联系。文学空间批评方兴未艾,但将空间理论与翻译批评互构融合的研究尚属凤毛麟角。文学、翻译与空间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建构空间视域下文学翻译批评提供多元形态的理据,文学翻译空间批评置翻译文本于知识权利社会关系的空间理论批评中,将空间化思维整合进翻译研究,使空间观念在翻译理论上延展拓殖,生发文学翻译研究面对新问题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桥梁和纽带,翻译批评从本质上说是建构性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应以描写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遵循从宏观→中观→微观的描写方法,综合分析多个维度的要素对译者翻译选择的影响,再现翻译过程,突出翻译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批评面临重重困境,阻碍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互文性"理论下的对话原则、互文本观、读者主体性以及诗学误读互文阐释等,为文学翻译批评树立了平等对话的批评理念、多元的批评视角、多维的批评方法、凸显的译者主体性,这有利于消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式的两种传统批评模式,对建构系统的、学科化的文学翻译批评"互文性景观"有很大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并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翻译领域仍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亟待翻译批评进一步深化其理论化与系统化研究。《翻译批评研究》是新时期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从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核心问题出发,结合新的历史语境下翻译与翻译批评的现状,力求探寻翻译批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建设性意义,为新时期翻译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自翻译活动开始就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翻译批评总是在调整和规范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作为一股强大的意识流,后现代主义也在为翻译批评开拓更新更广的道路,由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新的要求不断提出。后现代主义提倡自我与"他者"的共生,本文提议借用这这一概念,提出在翻译批评过程中读者与批评家的"共生",并根据王红印教授的理论,讨论文学翻译批评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赖佩芳 《英语辅导》2010,(1):167-171
翻译批评赏析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实践水平,完善译学的理论建构。一切翻译工作均离不开对意义的探究。本文以GeofreyN.Leech划分的三类话语意义,即概念意义、联想意义、主位意义作为译文评析的参数,对比研究《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两个译文,剖析两个译文如何实现各种层次上意义的语际转换,以尝试进行意义关照下的翻译批评赏析。  相似文献   

7.
受传统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批评要么局限于文本的比较分析,要么过分强调译者或读者的作用,割裂了翻译主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使翻译批评成为了一种"独白"。通过分析各个传统翻译批评的模式,吸取它们的建设性意见,为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红与黑》汉译展开的大讨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迪。本文通过回顾此次世纪大讨论在翻译的道德批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对文学翻译及翻译批评的认识、文学翻译批评形式的拓展、对翻译批评者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的理论意识的建设等六方面的贡献,阐明其在文学翻译的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和对我国的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是翻译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评价监控翻译质量.也可以把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反馈给翻译理论家,以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为了加强翻译批评,应进一步了解翻译批评的性质和功能,规范、完善翻译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提高批评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吴侃 《文教资料》2010,(20):45-46
在近二十年翻译界不断探索的启迪下,翻译批评标准的新视角、新思路事实上已是不少研究者的共识。这些新思想,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与传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传统积极继承、努力开拓的结果。本文即以翻译批评标准研究为切入点,将结合中西翻译批评理论,比较我国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思路,以充实对中国翻译批评标准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以降,中国进入了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翻译活动被纳入国家体制,高度计划化和组织化,以服务于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主流批评话语声讨新中国成立前的翻译"乱象";政府积极创办翻译刊物,创设翻译出版机构及召开全国性的翻译会议,其意均在建构新的翻译文化秩序。这一系列的建构手段,对"十七年"(1949—1966)的翻译和翻译批评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划化和组织化成为翻译批评话语中的核心叙述,它既建构起了翻译工作技术层面的操作规范,又满足了政治层面创新翻译文化话语的战略谋局,成了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花儿”的翻译研究相对薄弱。有关“花儿”翻译作品及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民族志诗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如何记录与翻译土著民族口头诗歌以保留或还原特有的诗歌性、表演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花儿”这种典型的口头诗歌的记录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现有“花儿”的英译中,译者基本没有传译含蕴于歌词中的诗性与音乐性。由此出发,本研究采取民族志诗学理论视角,在“河州花儿”的英译中最大限度再现含蕴其中的诗性与音乐性,旨在为西北民歌英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与美学关系紧密、渊源深厚。无论文学翻译实践还是文学翻译理论与批评,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中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是中西方文学翻译界的普遍事实,也是文学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石。在全球化持续深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学翻译美学需要既坚守民族性的主体地位,又同时坚持世界性的对话合作,在中西方译论的相互差异性与彼此互补性中为文学翻译美学建构理论上的统一性与创新性,这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学家和翻译家责无旁贷的文学人之担当和译者之任务。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注重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之中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为翻译批评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批评所关注的焦点是翻译过程,即翻译的外部因素及作用于其上的各种力量和所施加的影响。翻译批评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翻译现象做出符合历史现实的描述、解释和评价,揭示出翻译生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促进或制约作用,以及翻译主体(译者)在各种因素中所担当的角色。后殖民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应采取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批评方法。鉴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翻译批评的多维性,翻译批评应当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对待译作,得出的概念和结论也不应当是惟一的,而是多元和动态。  相似文献   

15.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8-156
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6.
国内翻译质量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应用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该领域有很多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如翻译批评与翻译质量评估概念的区别、译文质量评估标准、译文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如何实现客观而又科学的译文评估、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本文旨在对于以上话题研究的国内成果进行介绍,并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吕俊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47-153
本文分析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本理论及它们同翻译批评的关系,指出它们对译学研究的贡献与对翻译批评的误导。作者主张用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来看待文本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翻译批评学的理论也应建立在这种文本观上。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翻译理论研究中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翻译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以翻译批评理论中的标准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标准确立与变化,提出了翻译批评评价的标准化要求,为这一理论在翻译发展进程中作用的发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见仁见智。在翻译界内部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归化一。一派主张“异化”.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他反对译者的。隐身”.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即“抵抗式翻译”以使译者“显身”,译作“显性”。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解构主义的反对译文流畅的翻译策略。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束缚,从西方批评理论、解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为西方翻译理论建构了新途径。但他的理论也有着本质的缺陷。后殖民主义思维下的理论基础缺失.翻译方法与文化霸权的联系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