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校运会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查,从“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更新观念,改变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校运会,进行竞技体育教材化改造,把大众健身项目及与体育有关的书法、绘画、摄影纳入到校运会中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对健康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运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传统校运会以田径项目为主要内容,有些田径项目存在比赛强度大、技术难度高、参与度低、危险系数大等诸多因素,如果调整部分项目,增加一些民间的、充满趣味性的、参与度高的集体项目,能够达到校运会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职业学院的校运会逐渐暴露出与教育体制改革不相符的一些问题,运动会的观念陈旧,缺乏硬支持,体育教师不敢大胆出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剖析了改革在职业学院运动会中的作用,确立了健康运动会的理念,明确校运会在学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谈"健康第一"原则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改革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考核的评价方法,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重视学生知识层面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体育知识的同时,应该改变旧的学校体育教学观念,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与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有机的结合起来。社会发展到今天,"健康"的概念已不仅仅片面的局限于身体上的健康,学生心理、思想上的健康也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以来,我们就"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确立新的体育观念,必须消除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学校体育观念,确立以体育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中心,以育人为宗旨的新的学校体育观念。第一,确立体育素质教育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体育教育的权利,都能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学校在体育活动的安排、项目的选择、场地设施完善等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参与。不论学生身体素质如何,教师都要关心、支持,热情鼓励,让他们确立信心,体验成功。教师必须从学校体育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学校每年会举行一次校运会,校运会是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遵守纪律、集体精神等品质的绝好机会。每个班级借助校运会的契机,促进班级发展,并且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还是有一些技巧可循的。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校运会上,我班以"在校运会中取得好成绩"为目标,以"班荣我荣,奉献力量"为抓手,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又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现在和大家分享我们在筹备过程中和校运会进行中的具体操作,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州初级中学对学校运会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总结与思考,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运会改名为体育嘉年华,对比赛项目重新规划与设计,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群众性、竞争性、多样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新比赛模式,改变了原来体育运动会“少数人干、多数人看”,比赛内容机械单调、比赛形式一成不变的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竞技性是体育的本质特性。高校竞技体育曾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运动会都采取单一竞技体育的模式,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不是体育特长生就是体质特棒生,参加比赛是为了拿名次,争荣誉。这样就使校运会这个本应由多数人参加的活动变成了少数人的活动,不符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也失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宗旨。所以高校运动会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面向全校师生员工,这才符合高校运动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存在着项目单调、偏重竞技、参与面窄、与日常体育教学相脱节等不足。我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育人功能与人文内涵两个层面入手,对学校体育运动会进行了大胆改革探索,以形式多样的“体育节”取代了原来的“校运会”,创建了一个以健康第一为基点,以全员参与为特征,以快乐趣味为形式,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的新型学校体育运动会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全国十运会后安徽竞技体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提出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安徽省体育局全面实施“双争战略”的具体措施和十运会上安徽省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文章试着提出安徽竞技体育的“五大缺乏”,以此来提供一些对安徽竞技体育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兴奋剂自被用于体育竞赛起,始终困扰着奥运会.兴奋剂的运用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精神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此国际社会纷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兴奋剂的泛滥,我国也明确提出了反兴奋剂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The Olympic Games is held every four years in a different city in the world. The Gam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thletic events and a symbol of friendship of all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thlet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These sports include winter and summer games.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教结合"的模式尚未完全构建起来,"奥运冠军被退学"现象是"体教结合"的畸形表现,"体教结合"的优势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着力改善体育教育两个部门的关系,为我国优秀竞技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完善运动的训练模式与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体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将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因此,我国要采取措施,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将成为师范生以后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学生素质教育、参与和组织班级体育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加强师范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培养是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的必需。  相似文献   

17.
江苏高校竞技体育格局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省高校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以南京地区的总体实力最强,这与南京是省会城市,云集了众多院校和名牌老校密切相关。苏北地区以地处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为龙头,其竞技体育优势已保持多年。苏南地区以苏州大学为盟主,其霸主地位无以抗争。而大部分普通院校的竞技体育水平较低,并且差距在日益加大。从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出发,江苏高校竞技体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全运会、世界大运会,甚至更高级别的赛事上,具有奥运争光的雄心;然后整合各校优势,并结合地域特点,逐步形成竞技体育的传统或特色;高校体育竞赛可分层次进行,并加强对高水平运动员学生的学籍管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法制危机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国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开始对包括体育纠纷救济机制在内的“体育法治”进行清醒的反思。由于奥运会过分依赖国际体育仲裁院的纠纷救济机制,国际奥委会甚至将国际体育仲裁院指定为唯一的体育性纠纷解决机构。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与中国包括《仲裁法》在内的立法所营造的纠纷救济体制造成冲击。如何协调中国立法与奥运会解纷机制中的仲裁合意性、体育纠纷的可仲裁性、临时措施和保全措施、仲裁裁决国籍以及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面临的,也是必须依法消解的法制危机。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社会对体育和体质的关注空前高涨.国家体育总局为充分发挥举办奥运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促进作用,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群众体育工作的主题.其深厚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为奥林匹克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深化改革拓宽了思路.体会“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内涵,探讨树立适应时代和人们需要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对增强国民体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开人类文学的历史,我们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心理功能3个方面可以窥见"体育"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体育文学以语言和它的书面符号——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体育形象,表达对体育运动的审美感受,从而反映体育的文化内蕴及艺术本质。在古希腊神话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体育文学"的萌芽开始破土而出;在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和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体育文学"已出现雏形;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顾拜旦先生的《体育颂》对体育的形象生动的文学描述及对体育运动的深刻认识,昭示着"体育文学"的现代勃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