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之情是历代文学重视的题材和主题。元散曲继承了前人这个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元散曲中,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散曲以情爱作品为主,他崇尚爱情向往田园生活,但他也忧愤疾厉充斥着叛逆。这与元代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还根基于其骨髓里的叛逆因子。本论文通过对关汉卿散曲中部分作品的解读来论述其散曲中的叛逆思想。  相似文献   

3.
情爱题材散曲在元朝特定的社会思想风潮中兴盛,并在明清时代接续传承,特定的历史政治环境赋予其与传统情爱题材诗词不同的情爱观。散曲作品中追求情爱时大胆而自然的表达、享受情爱时真实而美好的抒情、感情生活受阻时的怨恨与决裂、突破重围争取美好婚姻的呼唤,都显示出其与传统诗词高雅含蓄之美截然不同的世俗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咏史怀古是元散曲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全元散曲》中,除《吊古》、《项羽自刎》、《禄山谋反》等套曲外,另有小令近二百首。在该书约二百位知名姓的散曲作者中,约有四十人留下了咏史怀古题材的作品。这些散曲作品内容厚实,感情浓烈,寓意深刻,比起大量描写男女风情、纵酒归隐的散曲作品来,它严肃、尖锐,更具政治色彩和时代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散曲思想内容的深度和高度。咏史怀古题材的元散曲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那些直接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如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越调]凭阑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5.
论元好问曲     
本文以元好问的散曲为考察对象,深入探讨元好问在散曲创作中的重要贡献及其散曲作品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元好问是词向散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其自度曲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元初曲坛上,首开了文人自度曲之风,对后世影响巨大;散散曲作品无论在学问品格,还是在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显出深厚和独到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通过研究元好问的散曲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从词到曲的嬗变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供人阅读、欣赏、感悟的,从文学阅读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便会获得一种现实意义。元散曲作家仕途受阻,生存状态艰难,但其作品却体现着一种幽默旷达的情怀。他们在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观照中。感悟到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功名富贵的占有,而是身心的自由与安宁,于是重新设计生存方式。他们更加关爱生命本身,在山水、田园、情爱中享受世俗生活的真趣,化解了不良情绪,体现出一种逆境中的生存智慧,给遭遇挫折的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中的情变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弃妇诗模式,展现了一副副的"泼妇"百态图。而这些与蒙古族游牧文化注入后人们的妇女观、婚恋观、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十日谈》和“三言”,在情爱伦理观方面都表现出和封建传统情爱伦理显著乖离:肯定男女情爱的合理,歌颂爱情的力量,讽刺宗教禁欲的虚伪;在已婚男女中对妇女再嫁,婚后偷情的态度较为宽容,在婚姻考量中金钱开始冲击门第。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社会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思潮中产生了人文主主义思潮和反程朱理学思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情爱书写源远流长,徐Yu小说中的情爱书写在爱情日常性通俗性的面目上又赋予其哲理性现代性的品格,在通俗性与现代性两个向度上充分挖掘了爱情题材的潜力,从而提升和超越了传统的情爱书写。  相似文献   

11.
刘效祖是明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他的散曲作品在内容上生动地反映了市井生活与民情民俗 ,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有一定的文人化倾向 ,但仍然保持了元代散曲自然、朴实、真率、通俗、活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可久的散曲几乎涉及元代文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写出了他一生郁积的情感,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呻吟,保留了传统文人的矜持与含蓄,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儒雅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散曲的形成与当时政治上对峙、文化上交融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元散曲以它的直露、浅俗、诙谐而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散曲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不同于前代诗歌样式的艺术风格,是源于它的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乔吉是元代中后期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有,尽管其以“江湖状元”自命,但绝非超然出尘的方外高人。无论是其以叹世咏隐的散曲令套,还是以才子艳遇为关目的文士风月剧,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放浪江湖与流连风月的背后,潜藏着幽咽低回的仕宦情愫,映现出才不外见的在野文人冶荡玩世的畸变心态和孤傲掘强的人格精神,清高自许和风流自期又互为表里地显现出游离于权力之外的文士阶层能动的心理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作为散曲研究的材料很完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仍有诸如断句、脱韵、字词讹误、次序颠倒等等不少疏失之处,试依据曲律、曲韵对其中的字句脱漏、讹误、颠倒及其他一些讹误进行校勘,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贯云石作为元朝少数民族作家,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曲方面的创作。贯曲豪放率真、自由洒脱,亦不乏清丽典雅、婉转含蓄,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少数民族个性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他以歌咏隐逸、描写爱情和咪史怀古为主题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