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相似文献   

3.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统一钱法,部颁祖模。安徽造有大清铜币,计有十文、二十文两种,中心加铸阴文"皖"字,十文者有大"皖"小"皖"之别。二十文者,存世量极为稀少,殊为珍贵。  相似文献   

4.
“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正面中央铸六瓣花星,外环“光绪元宝”四字,上缘铸纪地“浙江省造”,下缘铸纪值“当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浙”;背面为“圆珠龙”图。此币文字与其他浙江当十铜元比较,殊显不同,不仅书体刚劲,且面文“江”字形体特大。故旧时取此特征而名之为“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此币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含金  相似文献   

5.
边力 《收藏》2010,(2):139-14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河南巡抚陈夔龙鉴于“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之上谕,以“豫省银贱钱荒”为由,具奏朝廷“设局开铸铜元”,获准后遂将地处开封南关的机器局改为铜元局,并命官员从上海购来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同年10月正式开铸“光绪元宝”铜元。光绪三十二年,河南开封铜元局划归户部管辖,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铸行“大清铜币”中心“汴”铜元。  相似文献   

6.
张黎晨 《收藏》2010,(3):124-125
民国8年(1919年)陇南镇守孔繁锦在天水开始用翻砂法铸造铜元,故称其为天水砂版。初时以仿铸四川篆书“汉”字五十文、一百文铜币为主,后又陆续铸双旗二十文、五十文及九星砂版。民国13年(1924年)停止仿铸川币,杜绝民间私铸,开始铸造孔造辅币五文和十文。  相似文献   

7.
凹边铜元     
袁水清 《收藏》2010,(5):140-141
中国机制币在制造过程中对币边的处理所见者有采用光边、齿边、凹边、回纹边、鹰洋边及边部丝齿滚字等工艺,其中凹边形为中间凹,两边凸。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省开始首先用机器冲压法制造圆形无孔的铜元。从目前所见实物看,铜元上凹边最早见于光绪元宝户部当制钱二十文(图1)。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整顿币制,集中铸币权,在天津建户部造币总厂,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开铸。  相似文献   

8.
李训刚 《收藏》2012,(12):75-75
对于机制铜元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大清铜币宣统三年十文”铜元可谓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尤其是品相上好或原光币更是受到铜元爱好者的追捧。但其中不乏赝品。现就大清宣统三年(1911年)铜币的真假辨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冯飞龙 《收藏》2007,(11):123-123
“光绪通宝山东壹文”机制黄铜币,早在60年前就被泉界誉为一文铜币之王一。据说,“山东壹文”与美国1913年自由女神5分镍币的存的其中一枚,  相似文献   

10.
大清铜币中,有一种中心铭文为"川滇"的铜币(如图)。仅十文、二十文两种面值,红铜材质,数量甚少,据说为当年川省代铸,像这种将两省同铸一币之上,在我国清末铜元中属仅见。关于此币的铸行,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一、赵门身世述略赵尔丰原籍山东蓬莱,先世"从龙"为汉军旗。其父文鲁斋,在山东阳谷县知县任内时,因地方发生变乱,文鲁斋衣冠整齐坐于大堂,  相似文献   

11.
刘庆礼 《收藏》2014,(6):110-111
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因镇压太平军,军费支出浩繁.加之连年黄河水患致使国家财政窘迫。为了应付财政困难,遂于当年五月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面额有“壹两、叁两、伍两、拾两、伍拾两”5种。十二月又发行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面额有“伍百文、壹千文、壹千伍百文、贰千文”4种。  相似文献   

12.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13.
杨晓时 《收藏》2008,(2):123-123
笔者收藏一枚铜元,正面珠圈内有中心花和直读“中华元宝”四字,圈外上方文字为“福建铜币厂造”,下为“每枚当钱十文”,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星。背面铸有三旗交叉图案,中间为当时民国的五色旗、左右分别为国民党党旗和18星军旗,外围上下铸有英文地名、币名及面值。其直径28毫米,厚1.7毫米,重7.2克,红铜质(见图)。据有关资料记载,辛亥革命后,福建省革命党人宣布推翻帝制,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6,(3)
11.户部:中国封建王朝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12.大清龙:中国晚清机制金银币及铜币中最常见龙图之一。因铸币正面镌“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而得名。13.长须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而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有时也用于其他银、铜币龙纹版别区分。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0,(10)
正清末,铜价急剧上涨,民间毁钱取铜,以获数倍之利。广东因亏损太大而停铸制钱,市面钱荒日甚,民计愈困,银贱钱贵,物价剧增的现象尤为突出。此时,香港政府趁机铸造大量铜仙输往广东,获利颇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与广东巡抚德寿会商,以粤省地邻港、澳,外洋当十铜仙,内地商民间亦搭用,上书清廷饬局试铸,以资周转。乃于是年六月,开铸铜元。  相似文献   

16.
我在集藏的铜元中,有一枚铸有三面旗的铜元。该铜元钱面内圈钤上下右左对读式"中华元宝"四个字,外圈上钤"福建铜币厂造",下钤"每枚当钱十文"的面值字,左右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  相似文献   

17.
施新彪 《收藏》2009,(9):148-149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饬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定《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裁并各省造币厂,设立天津造币总厂,统一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继而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整套系列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长须龙”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0,(9)
正光绪年间,由于铸币权各省都有,铸币毫无节制,造成货币质量良莠不齐,且价值降低,清政府便决定整治货币,加强对铸币的控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户部铸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并颁布《整顿_法章程十条》,其中规定:"统一制造大清铜币,铜元成色定为用九七紫铜,三厘白铜,原用听锡一厘。由户部颁发祖模,  相似文献   

19.
在清朝末年的铜元“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中,有一种特殊的错版铜元——阴阳铜元。这种阴阳铜元,钱面的文字或图案,虽与普通铜元相同,但钱背却不是普通铜元背面的图案或文字,而是钱面文字或图案的阴面,故有阴阳面铜元和  相似文献   

20.
黄文叡 《收藏》2012,(8):74-75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