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民生新闻广泛流行在各级媒体的今天,民生新闻也出现诸如内容琐碎、题材涉及面狭窄、报道内容肤浅等问题。真正了解民生新闻内涵,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如何加强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悦 《池州师专学报》2008,22(1):101-102
消费时代的电视传媒版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异军突起,但这只是新经济社会时代媒体“喉舌”功能表现的一种新的形态和方式,这决不意味着电视媒体“喉舌”功能的丧失或过时。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弱化或丧失其原本的“喉舌”功能,切实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文关怀是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在新闻大战中,媒体为了率先、独家报道新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它忽略人文关怀的理由。新闻报道是“温柔抚摸者”,还是“痛苦加剧者”,就看它有没有秉承“人文关怀”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本文以民生新闻为切入点,通过对部分新闻报道中有失人文关怀情况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未来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方向。以达到帮助受众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泛娱乐化倾向在媒体日常操作实践中日益明显,新闻逐渐异化为噱头与谈资,导致精神产品的内在核心品质缺失,本文选取近两年部分优秀人物报道个案,通过主题分析,指出人物报道审美取向的三个特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精神超越的情感认同及批判性的社会关怀,笔者以此反思媒介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并试图引发业界对新闻作品价值引导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由于它的社会性、群体性和贴近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良好氛围。民生新闻趋于互动性、交流性、娱乐性,是大众媒介传播发展的需要,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联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生新闻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党和政府第一时间掌握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提供服务,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多媒体和受众都会把社会新闻简单地等同于民生新闻,本文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区别,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新闻是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的结合,是回归新闻本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希望以此来打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界限,在时政新闻中找出“民生”元素,扩大社会新闻选题,更好地服务受众,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最早是由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提出的,是指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是指面对日益严重的世界危机和人的危机,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全面复兴而开始现代复兴的教育思考和教育理念。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何种思维训练,何种更适合于理解的知识,何种更有效的价值观念才能对人类进步起到更积极的影响而不是毁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兴起的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贴近民生、民本意识等亲民特点博得了百姓喜爱,一直都有不错的收视。而“人文关怀”也被认为是民生新闻的核心。本文分析指出如今多数民生节目存在人文关怀不足和缺失的状况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民生新闻想继续如刚出现时顺利的发展,如果民生新闻想赢得稳定或者更大的收视市场,就必须继续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应重申媒体的社会责任,把"新闻立台"方针放在首位,避免节目的娱乐化发展;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和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切实提高新闻媒介的公信度;做好贴近民生的节目,加强受众参与新闻的活动,倡导人文精神,创立品牌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2.
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是新闻媒体应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电视新闻媒体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电视新闻媒体引领“自媒体”时代舆论的新格局,以强大的新闻舆论宣传阵势播撒社会正能量,让社会上的正义形象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形成媒体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摄影界普遍存在对视觉冲击力的误读和滥用。一方面,图片编辑不断寻找所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另一方面摄影记者则不停按需制造这种照片。两者相互作用,便产生了影像暴力。影像暴力对新闻媒体自身及媒体受众都是一种损害和背离。正确理解和运用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避免影像暴力,是读图时代新闻媒体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珍视社会责任,贴近民众情感;注重民生报道,关怀人的社会本性;协调基本关系,构建和谐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责任”?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责任都是智力和境界的象征,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媒是化的重要载体,有责任彰显人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目标的实现。人关怀是新闻传媒创新的重要切人点,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新闻记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娄伟  陈娉 《华章》2012,(35)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一个媒介所必须有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社会发展和媒体自身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当舆论热点沦为“烂尾”新闻,最为受益的便是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烂尾”新闻的出现,与媒体舆论监督不到位和职能部门未尽其责有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关职能部门和媒体要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9.
此次中国媒体对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良好反响,成为有史以来国内灾难性新闻报道成功的典范,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媒体如何报道“5·12汶川大地震”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成功主要给我们四点启示:快速及时,抢占新闻先导;公开透明,赢得信息权威;整体策划,引领社会议题;关爱生命,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别,由于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各级媒体纷纷开办开设民生新闻节目或版面;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陷。地方电台与中央台和省级台相比,有劣势也有优势,应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融合“民生新闻”与地域优势,以增强地方新阁节目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民生新闻”自身的属性出发。探究其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