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3.
人物形象是小说作品的中心要素,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人们往往着力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忽视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其实,小说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展、映衬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往往不像主要人物那样受到关注,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次要人物也起着侧面衬托、渲染气氛、衔接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还乡》中几个次要人物所作所为酿成的过错类型及成因,解读他们对本部悲剧作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蒋夏萌 《教学随笔》2016,(3):157-158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任务。主要人物是作浓墨重彩刻画的结晶,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赏读、品析的对象。而在一些作品中,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常被忽略的次要人物,我们姑且称之为“群众”。这些人物往往被我们忽略,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其实,他们在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烘托主要人物、渲染气氛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说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必然涉及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在三要素中,人物又是主要的要素。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结晶,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赏析、品读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往往被我们忽略,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代表着英国底层阶级的主人公皮普对远大前程脱离困境的一种渴望和所历经的磨难。小说中的乔是不可缺少的次要人物,他出现的安排对小说中主人公的丰满成长有着至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力作.亦是其悲剧小说的最后一部。其内容悲怆低回,感人至深。对十九世纪末腐朽的农村宗法制社会和虚伪的宗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悲剧人生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气氛和宿命感,以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2.
小说《项链》人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以奥尔德斯·赫胥黎、伊夫林·沃、乔治·奥威尔为代表的作家继续发扬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意境,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讽刺小说来抨击资产阶级中上层社会的腐败与堕落。本文以赫胥黎的三部主要作品为例探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滑稽个体人物及群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有着大量“次要人物”,他们绝不是情节安排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审美艺术形象,甚至与主角之间休戚相关。抽离这些“小人物”,小说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一、文本内部功能理解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价值,不但要从人物自身形象特征入手,更要看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联。即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往往显示着作者相应的写作意图,"玄机"暗藏,匠心独具。从曹雪芹到鲁迅的作品,从孙犁到高晓声的作品,其中人物命名往往有着社会的缩影、时代的烙印,蕴藏着深刻的意旨和复杂的情感。通过解读命名密码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作品意旨的捷径,管窥创作意图,对作者良苦的写作意图有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孙犁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可谓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绝唱。小说中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民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纯美的画面,散发着阵阵幽香的荷花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仿佛只是融人荷花荷叶的精魂,这也许正是荷花淀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不过,小说中人物一经孙犁先生的生花妙笔点染,虽寥寥几笔勾勒,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郭雷  王旭 《文教资料》2010,(14):31-32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李凯帆 《阅读与鉴赏》2007,(11):35-36,77
记叙文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人物塑造得成功,会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泣其悲,喜其乐,爱之深,恨之切,给人留下长久难忘的印象。可是,是否笔墨越多,给人的印象越完美呢?或许《我的第一本书》能给大家一些这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第三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合称为“意大利小说”。文章主要是运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分析小说人物的理论。即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解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0.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刻画石嘴山矿务局教育处崔来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小说创作一定要写好人物。文学史上大量事实证明,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往往成为一部小说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的关键。教学小说.不能忽略人物刻画,下面就小说刻画人物的几种主要方法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