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在哪家出版社、杂志社、报社不对莫言刮目相看?但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当莫言创作刚起步时,有几个编辑、几家单位在扶持莫言? 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是其中一家. 梳理莫言作品,细心的读者注意到,莫言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有着近30年的渊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共有11部作品首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收获》杂志,该出版社新老编辑,接力着一直培育莫言.直到他获得诺奖时,共有16部作品的版权花落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就是说,该出版社拥有莫言绝大多数著作的版权.而这时许多出版社才惊叹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眼力”.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关于出版界的发展,有许多的话题与猜想,有许多的主张与行动已经铺开,其中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如何提高出版社的竞争力与打造一批真正具有经济实力与文化底蕴的名牌出版社。在此际回溯人民文学出版社走过的50年历程,有些答案也许已蕴涵在其中。当然,一个出版社的个案回答不了所有的问题,因为世纪之初的中国出版业存在着太多的历史与现实所交互产生的问题,也蕴藏着新世纪的新机遇。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50年历程所隐喻的关于出版社本身、出版社的领导、编辑、作者及作品的诸多关联,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名牌出版社之所以为名牌的…  相似文献   

3.
美术出版社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审美素质的任务。过去在出版年画、挂历、古今书画、连环画以及出版专业画家的作品集中做了不少工作,受到读者的喜爱和美术界的欢迎。这条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今天,美术出版社为着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4.
出版当代作家的翻译作品并不像许多英国出版社所认为的那样冒险。但是,一旦出版社决定出版此类作品,那么他们是如何在获得书评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着手进行推广和营销的呢?比如,出版社对图书的“异国特色”是采取强调、低调还是简单忽视呢? 哈维尔出版社(Harvill营销经理拉克尔·克尔(Rachael Kerr)说,从长远来看,出版社的目的是想使外国作家达到被实际认可为用英文写作的程度。“年轻的评论人员常说自己不喜欢评论翻译作品,因为他们得到的是二手的东西。不过他们对马尔克斯和昆德拉的作品却不这  相似文献   

5.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特征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其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己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出版社本土化生存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了我国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般的企业,光依赖本地市场,很难存活,更遑论发展.而不少地方出版社却在立足本土市场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某出版社的一般图书在图书市场几乎到了难觅踪迹的地步.但该出版社每年仍有数百万的利润,有关调查表明,这样的地方出版社在当前有一定的代表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在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往往要求作者作出承诺,向出版社保证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如果提供给出版社出版的是侵权作品,作者保证承担给第三人造成侵权的一切法律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出版社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把这种条款叫出版合同的担保条款。担保条款的签订对出版合同双方都有重要的法律意义,特别是对出版社来说,它是开展正常的出版活动、保护自身台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目前,不少出版社和作  相似文献   

8.
刚刚看<菊花娃娃>(明天出版社2010年5月版)时,我并不知道这是谁的作品.一口气读下来,有一种忍不住回头再看、想细细品读的愿望.这个故事唯美纯净之间流淌着淡淡的悲悯与轻轻的哀愁,读之在梦幻怀想之间充盈着莫名的怅然和深沉的感动.这是谁的作品?得到的回答果然是--曹文轩.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作品类型 ,它在著作权使用许可以及付酬方面都有不同于文字作品的地方。一本歌曲集里往往要收录几十甚至几百首歌曲 ,词曲作者加起来可能有几百甚至上千人 ,怎样去取得授权许可 ?是由出版社还是由编写者去取得授权许可 ?又怎样付酬呢 ?出版社已经给音乐类图书的编写者支付稿酬了 ,还要不要给选入该书的每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付酬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音乐作品在出版使用中的著作权问题。   一、音乐作品有偿许可使用的法律依据  在以前权利人和使用者的著作权意识都不太强的时候 ,出版社通常是按文字作品支付…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有精力开发新的出版路子当然不是坏事,但这些新的产品对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是否会带来困扰?它们占据了货架上的空间,却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与众不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闲聊时听台湾的出版业者提到,畅销作家九把刀的书还没有畅销以前,经销商的仓库里堆得满满都是卖不出去的库存书,压了不少现金,要不是出版社坚持一本一本出下去,力挺九把刀出书,恐怕没有今天的畅销作家九把刀. 对于九把刀作品的畅销,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更多人是不明所以,想来不外乎作品水平并非顶尖,写得比九把刀好的大有人在,为何偏偏是他? 其实,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畅销作品的身上,而这也是令出版人最为困惑不解的地方?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畅销?没人知道下一本畅销书究竟是谁? 翻译海外已经畅销的作品,再靠强大的营销能力将书推上畅销,是台湾比较常见的做法,这些畅销书的操作,宏观来看,实属出版全球化脉络的一环. 没人知道哪一本书会是下一本畅销书,不过,有一个情况却是可以充分掌握的,那就是一件文创商品的走红或畅销,作品的质量,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我国儿童图书的创作形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用“三多”来形容: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是当我们统计近几年儿童图书市场排行榜时.却是不知‘‘西风劲吹”何时休。这种悖论现象的原因何在?作者、出版社只有真正做到把‘‘儿童本位”思想贯彻到实际的创作和出版活动中、才能摆脱目前本土儿童书在引进潮流中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按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不可以是本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可直接表示商品的特点,因而书名不能成为出版社专用而受到法律保护。但饱尝被仿冒之苦的出版社,却不甘心精心策划的创意一夜之间成为不义书商手中的另一本畅销书,于是,不少出版社苦苦寻求将自己的创意成为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的路子。出版社注册商标后,图书市场和跟风效果到底如何?记者采访了几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出版社现已成为出版大军中的一支重要队伍。目前,全国有高校出版社近百家,其中有四家被评为国家优秀出版社。根据《出版经济》2004年第11期提供的大学出版社造货码洋排行榜,可以看到过亿元的有18家,其余的都是中小型社。近年来,有一批高校社从自身具体实际出发,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校的学术资源方面,闯出了自己的路子。但仍有不少高校出版社还处于苦苦挣扎状态,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一、高校出版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出版社最初成立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组织出版大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出版反映学校学术研…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版业谈的最多的是转企改制,机制体制的转变对出版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是不是出版社变成了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后,就真正是企业了?真正具备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要素?作为企业,有两个要素是必须具备的:一是对产品的开发能力,二是产品的分销能力(或者叫营销能力).就目前状况来看,图书产品的真正开发者是作者;由于大部分出版社的分销能力有限,出版社的产品卖给谁了,我们只知道一小部分,因此,出版社必须迅速提高产品开发与分销能力以适应转企改制后的市场环境,下面围绕这两个问题谈一点机械工业出版社(简称机工社)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编辑之友》2012,(8):24-26
改制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面临的压力空前,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却被市场、被竞争,且这种竞争的无序和不规范,更使其步履维艰,有的甚至陷入惨淡经营的境遇。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在困境中要撑住什么?路在何方?本文分析了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和困境,指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发展要撑住定位、教育、人才、品牌。  相似文献   

17.
贵刊提出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议题:“如何对待奇事奇闻?”一是读者如何对待奇闻。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是无可指摘的。对于奇闻,往往由于一种新奇感而产生了探秘问奇的兴趣。至于这种兴趣是否正当倒是需要引导的。一是出版社如何对待奇书。这却是桩大事。近几年来,一些出版社和编辑,还有一些作者,都在奇字上下功夫,打着知识性、趣味性的幌子,挂着学术研究、填补空白、开阔视野的招牌,出版了不少奇书怪书。不仅如此,这种搜奇写奇的坏风气,象瘟疫一样,浸入作品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4):7
电子书能否成为出版社新的赢利模式?《中华读书报》报道:继今年三月在iPad平台上推出60种外国名著电子版之后,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在京东网电子书平台推出80余种电子书,其中除已经进入公版领域的几十种世界名著外,更有一批译文社独家版权的欧美当红作家的作品。这是国内出版社首次将欧美当代畅销书以电子书形式推向市场销售。电子书要获得真正的收益,仅仅依靠已经进入公版领域的文学作品是不够的。只有拥有独家版权的  相似文献   

19.
拟这么个题目,绝不是耸人听闻。尽管新闻出版署对协作出版的范围曾有明确规定,然而考察整个图书市场,究竟有多少出版社严格遵守了呢? 倒是有不少出版社有意要打“擦边球”。如有些出版社,给编辑室甚至编辑个人分配书号,用以“协作”完成定额。其实,“擦边球”  相似文献   

20.
叶路 《编辑学刊》2007,(1):11-15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版利润率不断下降.从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出版社的利润率向正常水平回归的时候,行业内外对出版社的看法和要求是否应该同时转变?出版社还属于暴利行业吗?对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应该有怎样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