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制备Co43Fe20Ta5.5B31.5非晶合金薄带的准备过程,综述了单辊法制备Co43Fe20Ta5.5B31.5非晶合金带材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参数,并通过XRD测试不同辊面线速度制备出的Co43Fe20Ta5.5B31.5带材都为非晶。对单辊法制备非晶合金薄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材料块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块体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研究比较了不同纳米CeO2含量的锌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和硬度,找出了耐蚀性和硬度最好时CeO2的最佳含量范围。结果表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能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蚀性、硬度和金属结构的致密均匀性。并于纳米CeO2含量在1%时显示了最佳的耐蚀性、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块体几何识别研究的发展过程,依据模型的空间维数和切割方法将其分为3个阶段,并分类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从原理、构建、效率和应用等角度对三维块体全空间识别算法进行比较,归纳出块体识别方法的一般数学描述. 指出了当前三维块体全空间识别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的方法(SHS)制备出Al-Ti-C中间合金(晶粒细化剂),对其细化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自制的中间合金对工业纯铝有明显的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YG8硬质合金。研究了压制压强、保压时间和稀土(Y_2O_3)添加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强和保压时间对合金的性能影响不大;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随Y_2O_3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势态;当压强为100MPa,保压时间为1min,Y_2O_3含量为1wt%Co含量时,合金获得了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77g·cm~(-3)、92.2HRA和1825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YT14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球磨时间对YT14硬质合金粉体粒度、烧结体密度、抗弯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从24h延长至120h,合金粉体的粒度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势态,合金烧结体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势态,合金烧结体的密度几乎保持不变;当球磨时间取72h时,YT14硬质合金获得了最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基合金材料,测试了合金力学性能及其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探讨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10%-15%的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定比化合物CrxSy、MoS2和Mo2S3等相组成,在室温下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而起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利用TEM、EDS等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在自制的腐蚀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不同含Co量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磨损性能。同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用SEM观察分析腐蚀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化学成分范围为Ni-2.20~75.54%Co。在3.5wt.%NaCl溶液中,镀层的耐腐蚀磨损性和耐腐蚀性都随含Co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其腐蚀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同时伴随腐蚀。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高导电率电工圆铝杆,借助材料电子拉伸试验机、双臂直流电桥、光学显微镜、恒温干燥箱、拉丝机,分析研究时效强化及冷拔加工对Al-Zr-Be合金导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强化及冷拔加工等强化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合金组织,大幅度提高合金圆铝杆的抗拉强度,同时对等效导电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运用连续铸挤工艺制备的Al-Zr-Be合金圆铝杆,经时效强化及冷拔加工后,直径3.5mm合金圆铝杆抗拉强度为140.24~148.62MPa,伸长率为2.6%~3.1%,等效导电率为61.42%~61.65%IACS.  相似文献   

10.
以川滇地区的GPS水平速度场为约束,建立由24个块体组成的线性弹性块体模型,剔除块体内部变形等对GPS测站速度的影响,反演得到各块体的长期运动速度及各主要边界断裂的现今活动速率.结果显示,在考虑块体内部弹性形变时,拟合速度残差中误差由1.46mm/a减小至1.15mm/a.因此,在用块体模型分析复杂构造地区的运动特征时,还需顾及块体内部形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括了1m3内河液压疏浚抓斗的研究背景,探讨了抓取对象的物理性质及针对该对象的挖掘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挖掘阻力计算,并介绍了模型斗试验、计算机模拟挖掘软件编制、实斗测试及使用效果的整个工作过程。对挖掘对象的研究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指出了疏浚土壤与通常散货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的不同,并由此产生在计算水平切割阻力与垂直切割阻力和普通散货的不同之处。模型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预测实物性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提供了实物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在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包是设计同类型抓斗的有力工具。本文还通过若干图表介绍了该斗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使用相变材料可有效地实现能量的高效和合理利用,从而有助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由填充纳米颗粒和纳米孔基材组装而成。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纳米孔基材和复合材料的相变行为及相变热特性,讨论不同尺寸或工况下它们的热特性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的熔点随尺寸的变大而逐渐升高,且熔点比块材低,比热容比块材高;SiO2基材不存在固定熔点,而有一个跨度较大的熔化区,各工况下比热容比块料值明显偏小,比热容随其尺寸大小和温度升高而增大。研究表明,Cu/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高于Cu颗粒和纳米孔基材,Cu/SiO2体系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同时,填充Cu纳米颗粒能有效地改善纳米孔基材的储热特性。  相似文献   

13.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基合金材料,测试了合金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讨论了MoS2含量,载荷以及滑动速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其减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6%的合金,在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的复合膜而起润滑作用,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干散货航运企业物流服务现状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干散货物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航运企业干散货物流服务的基本模式,并对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压电传感器是依据压电元件的质量敏感性质,结合生物免疫识别特性设计出的一种能自动分析的检测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小型简便等特点。文章阐述了利用石英晶体产生体波厚度剪切振动模式,分析了由双通道系统进行频率变化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紫外光谱法直接测定玻碳电极上的铂(Pt)载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商业Pt/碳(C)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和质量比活性.同时,测定Pt/C本体材料及制备电极所用浆液中的Pt载量作为对照.比对所得数据,可以看出以电极上实际Pt载量为基础的数据更精确, 能更真实地反映催化剂本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铁磁合金阻尼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铁磁合金的阻尼机理的综述,介绍了磁学-力学滞后阻尼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它产生于应力诱导下的不可逆的磁畴壁的运动,阻尼性能受合金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合金的磁性参数和微观结构以及合金的内应力状态是决定阻尼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无孔隙、无污染、微观应变很小的 理想 "纳米晶体单质Cu样品.对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进行冷轧处理,首次发现纳米晶体材料具有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在冷轧过程初始阶段样品有少量的加工硬化,当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ε >80 0 % ),加工硬化效应消失。恒定的晶粒尺寸,恒定的位错密度,以及恒定的硬度值,说明纳米晶体Cu的塑性变形机制由晶界行为所控制,并非位错运动机制。系统的研究了纳米晶体中微观应变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纳米晶Cu样品中微观应变的增加,晶粒长大的起始温度升高,而微观应变释放的起始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