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要求体育教学在教给学生体育知识、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生活行为习惯。为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提出将生活化教学与趣味化教学引进小学体育课堂,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联系实际,就小学体育课堂中趣味化、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做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小学在创办书法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认真贯彻教育系统对书法进课堂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历史和办学优势,集社会、家长和学校教职工的智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以教育才,以才育美,以美育德。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创新之处,如:采用讲、学、研相结合培养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主动的"微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相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概念,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微课翻转课堂是把微型化、主题化的教育资源系统整理到我国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上,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新方向。微课翻转课堂是以"让学生充当主角,微课为资源,教师为辅助,注重课前预习与上课强化的形式",让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微课程,即教师针对课堂内外教育过程中围绕的某个重点或难点制作微视频,应用到平时上课中或者上传网络供学生下载观看的新型教学方式,有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符合当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特点,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微课模式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契合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总结了微课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5.
国学文化走进体育教学课堂,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体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深远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学已不单单将"锻炼身体"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开始重视对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培养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传统文化意识,将国学文化渗入其中,遵循教学规律,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80):121-122
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满足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以初中体育教学为着手点,分析体育课堂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1,(5):117-120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各高校有效地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慕课、微课等多种视频课程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很好地弥补了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以高校"花样跳绳"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厦门大学"花样跳绳"课程为例,探究微课+翻转课堂的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翻转课堂在"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形成丰富、多样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定向运动是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逐渐运用到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定向运动的特点和教学价值,推动着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山时刻牢记"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宗旨,紧紧围绕"学做幸福的师生,打造学习型团队.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创建现代化小学"的办学目标,以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为起点,坚持立足课堂主阵地,搭建主题活动舞台,课内课外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新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的模式,探索素质教育的载体,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养,对于体育课堂来说,将学生分为毕业生和将要升入高一级院校的学生,针对两类学生虽然教育目标不同,但是在一专多能这个方面是相同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要加强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专业培养,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专业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展开体育课堂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专长,达到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体现出体育课程盲人和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叶敏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27-131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中,如何使被传统教育理念所忽视的体育学科也能从中受益,突破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的课堂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微课"凭借其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特色正逐渐走进各学科课堂,通过促进课程的再度构建与开发,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该文阐述了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的"一体化、双主线、三结合、多维度"的模式设计,同时以"立定跳远""跆拳道礼仪教育"等微课为例,探究总结了微时代背景下体育课堂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体育课堂结构模式较为呆板.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缺乏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规范体育课堂结构模式,加强体育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服务。  相似文献   

13.
童利海 《考试周刊》2010,(22):158-15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永恒的追求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学生形成体育学习的兴趣成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从课堂导入入手.以丰富多变的教学过程为手段.以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增强剂.以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为着力点的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理念,借助微课等技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是目前的微课设计,还是翻转课堂的组织、设计,都存在诸多问题。翻转课堂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问题探究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的一种颠覆,因此翻转课堂、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模式,以支持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基于这一假设,该研究提出了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启发性挫败设计。该文详细论述了启发性挫败设计的四个相互依赖的机制(启发性挫败的问题设计、元认知活动设计、参与结构设计和学习文化的设计),以及原则和原理,以期为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微课的设计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是为了将体育与健康课堂进一步延伸,其是巩固与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借助补偿性体能作业设计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课标赋于了体育课堂新的内涵,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一节好的体育课,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思路来设计每一堂体育课。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引发了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新的变革。文章针对当前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各自的特点为基础,构建遥感课程内容教学体系,设计基于慕课和微课背景下的遥感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突出能力目标,同时结合翻转课堂、微课程和思政元素等教学新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课、智慧校园、慕课等形态为代表的网上教学课堂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也随之丰富。对于这些不断发展的网络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合理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把传统的教室授课模式与新型的网络授课模式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以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为例,对网络课堂在传统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将这两者融合。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与微课明确规定了中学化学课程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与理论联系实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等。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本研究针对甘肃省环县五中化学课堂,以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为研究主线,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多元智力为理论支撑,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