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更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生命只有受到教育的润泽才能走向完整。随着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关注,发展生命化的成人教育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理解关怀生命才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使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达到完满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4.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思想,思想是人生命的意义。作为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更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者去反思教育过去、分析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探究教育未来。这项使命,只有酷爱教育事业的人才能完成,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胜任,也只有胸怀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人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6.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7.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只有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生命与物的生命共同构成的生命系统的完整性与和谐性,才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是教育理应为之的。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成长之享受是儿童生命提升的动力。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在教育中强调对生命的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是教育得以根本变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只有增进对儿童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的生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以小学班主任视角,论述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影响小学生生命观建立的因素,并从班主任角度分析应当如何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小学生鲜活的生命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事业,人是生命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相辅相成。只有基于生命的教育才会促进生命的发展;只有善待生活的教育才能享受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只有服务生产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教育的始点与归宿,只有关注生命的教育、注重生命的质量与发展、敬畏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才能使生命在更高层面上提升质量,培育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没有对生命的珍爱,也就创造不出生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事业,人是生命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相辅相成。只有基于生命的教育才会促进生命的发展;只有善待生活的教育才能享受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只有服务生产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在过程中应学会享受生活,服务生产,提高生活质量,彰显生命价值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5.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生命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向生命态度、强化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未充分满足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思政课教学只有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一元独白走向多元对话,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生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俨然已成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而语文又是培养“人”的一门学问,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