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楼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称谓语也纷繁多样,其中敬称和谦称表达的礼貌程度最强,在《红楼梦》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本文以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礼貌原则在《红楼梦》敬称与谦称中的使用以及达到的语言交际效果,为《红楼楼》称谓语研究提供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2.
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使用了6种不同的英文称谓语来翻译同一个中文称谓"老太太",这种语言的选择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礼貌顺应。从顺应理论的视角研究礼貌,将有助于更全面地阐释翻译中的礼貌现象,从而对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使用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和布朗(Brown)等人的面子理论来分析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以读出很多作者没有明讲,但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而这些隐含的意义正是作者用以暗示情节发展脉络和人物性格命运的重要线索,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巨著开启了一扇窗户。对于这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扩展我们对于文学著作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使我们在人与人的交际中更加注重"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所带来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它们。  相似文献   

4.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体现了一些西方语言学中的交际准则。中国道家著名经典《道德经》也体现了东方中国的一些交际准则。研究表明,两种交际准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试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比东西方两种交际准则,了解这两种准则的相似之处,进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道德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李晓华  杜佳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45-47,57
礼貌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平常的现象,存在于各个场合中,礼貌语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一些礼貌语,其字面意义正逐渐淡化,且由于自身的使用范围扩大使得人们经常在各种交际场合中混用。文章选取"对不起"和"不好意思"这两个礼貌用语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二者在今后的使用情况。"对不起"和"不好意思"这两个礼貌用语的恰当使用不仅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是必要的,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以古汉语为起源依据,以《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为语料来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早期白话中“吃”的隐喻用法,可以将“吃”的用法整合于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中。受事“吃”是一个被动标记词,但“吃”的被动含义起源于受事“吃”这一行为可能伴随某些负面结果。这一用法不利于交际,因此“吃”这一隐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这个过程和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容器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人类众多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容器隐喻。基于《红楼梦》"内/外"容器隐喻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内/外"容器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隐喻;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下来看待这些隐喻,可以构建出隐喻语言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潜 《文教资料》2010,(10):19-20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日语谈话中终助词总是被频繁使用,而交际者双方的信息量、身份、地位差异直接关系到其选择。中日语言学者对终助词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绝大多数研究均围绕语义学展开,语用学方面少有涉及。鉴于此,以日语终助词中使用率最高的"よ""ね"为中心,从Brown and Levinson礼貌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其各自的礼貌性功能。对日语非母语的学习者而言,了解并掌握日语终助词的礼貌性功能,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还有助于和日本友人建立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的”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也是我国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50多年来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我们从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国内该方面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目前研究的方向,以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话",即"言"也。通过选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关于"话","言","叙"的语句作为语料,以莱考夫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为视角,探讨了汉语中"话"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提出汉语将"话"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一维空间和零维空间,进而讨论了出现不同空间隐喻的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最佳礼貌假设",认为礼貌是明示和推理的结果,说话人通过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来确定明示方式,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来判断说话人的礼貌意图。该假设强调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互明的重要性,揭示了言语交际中双方的共同责任,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13.
苏磊鑫 《文教资料》2010,(10):47-48
本文从《红楼梦》服饰词语细节入手,试图从语言学角度辨析“撒花”、“洒花”的意义,为更好、更全面地研究《红楼梦》作出努力。本文研究难点在于由于古今差异.今人对过去的服饰物品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很多制作工艺、服饰花纹图案已经不再流传,且很多类属、材质已经不再为今人所熟知,为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9):19-20
"吃"文化(饮食文化)可谓是最独特的中华文化,也谓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语言虽是交际手段但不独立存在,而与文化相互交织。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隐喻与转喻机制和认知体验观来探究"吃"文化与语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揭示中华独特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近40年里,礼貌研究受到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交际、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认知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青睐。笔者通对国外从语用学视角礼貌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礼貌研究具有从单方到互动、绝对到相对、静态到动态、理论到实践等转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将人类语言学的部分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结合。帕尔默认为文化,认知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隐喻更往往打上民族的烙印,应该从文化视角看颜色隐喻。因此本文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框架,以英语色彩词"green"为研究对象,基于metalude语料库进行分析,试图对颜色隐喻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希望对相关方面的色彩隐喻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李恒 《文教资料》2011,(32):25-2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实现成功的话语交际。本文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对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来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取向代表,从深层次揭示了"身体是语言认知主体"的语言认知本质,强调身体的参与才能激发个体的经验和创造性,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认知。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以期深化认知语言学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红楼梦》中的会话含义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宇昕 《考试周刊》2010,(19):27-28
《红楼梦》是我国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其以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在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本书中人物语言的会话含义。本文对Grice的合作原则及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解释了它们在分析会话含义中的作用,并且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对于交际者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