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心理进行研究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必要工作,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的基础上来建立读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对报纸的订阅量,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在对报纸进行编写的时候,按照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相关的因素,报纸编辑要对读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写,再了解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进而使报纸的编写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读者是上帝,是衣食父母,而报纸质量是生命线,是报纸成败兴衰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报纸质量,才能赢得广泛的读者,报纸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笔者从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提高报纸质量,除了要从办报宗旨、版面设计、栏目设置、标题制作以及报道思路、表现形式等方面考虑读者的需求外,其根本是从微观到宏观都要有一种服务意识,从细微之处着手,为读者做好细致而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对象,也是编辑活动的主要目标,报纸编辑树立读者意识,能够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读者满意度。本文通过分析读者意识,强调编辑要树立读者意识的工作原则,并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来提高编辑的读者意识,以便编辑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实现编辑目标。  相似文献   

6.
郑健 《军事记者》2003,(10):24-25
所谓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一方面指报纸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把握、调整新闻宣传,读者需要什么内容,就宣传什么内容,喜欢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而不是脱离读者,从主观愿望出发,搞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指报纸要通过新闻宣传,对读者发挥好舆论影响和引导作用,甚至吸引读者参与其中,提升读者的认识,从而达到团结、教育、激励读者的目的。互动才能夯实报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报纸宣传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办报的目的从来都是服务读者、影响读者,而不是为办报而办报。党委机关报更是如此。要服务和影响,就必须注重读者这个对象。对此,毛泽东同志有一…  相似文献   

7.
办报首先应当着眼于普通读者,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试想,如果你的报纸登载的东西离读者主体很远,谁还会去买你这份报纸。 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首先得了解他们的需求。读者的层次虽然有差别,需求有所不同,但是,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这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摆在首位。 在政治上不出格,舆论导向不出现偏差,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我们的编辑、记者和报社的老总们,要想把报纸办好,都得学会从普通读者的需求出发采编稿件,编辑每一张报纸。 记者在一线采访时,就要心中有读者的需求,依读者的需求去采写稿件。基层和社…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为读者办的,是办给读者看的。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新闻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出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媒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具体说来,就是必须把读者的需求落实到采编各个方面,把报纸办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就是要摒弃以往的媒体本位、编辑本位,而转向读者本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搭建平台、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读者意识是编辑的一种职业意识。将读者意识渗透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关注主流读者、满足读者需求、重视读者参与反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和组织工作,才能真正把报纸办到读者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1.
一张报纸,怎样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笔者以为,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把报纸办成读者自己的报纸,要重视强化读者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我们办报纸,不论是党报还是行业报,都有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即引导、组织众多读者不只当读者,而且乐于当作者,甚至当编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己的读者服务,做到挂上不离下,靠下不离上,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总编辑应增强“读者意识”这个角度做以论述。 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闻要短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一些报纸甚至对新闻稿的字数作了硬性规定,但至今收效不大,究其因,笔者以为问题在于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大脑里“为读者服务”这根弦尚未拧紧。如有的作者,不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常常在文中冗长地介绍事件的背景材料,或在文  相似文献   

14.
何谓报纸版面编辑的美学创作?笔者认为:用美学的创意和表现方法对报纸版面进行时尚的包装,让报纸的版面更符合读者的感官需求,强化报纸的焦点引力,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报纸的美术编辑工作的美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记者、编辑写稿、编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思想。作为企业报的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已的读者服务呢?作为一名编辑,在选稿、改稿、编排时应该具有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方便读者,使自己编排的版面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观念,概括来说就是要有“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责任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从我观察到的一些报纸,特别是某些企业报上不顾及读者而编发的稿件、版面太多了,试举几点:——会议消息多,但内容多为程序式报道(即某某主持会议,某某总结发言,某某坐了主席台等等)。  相似文献   

16.
天津日报对自己的读者进行测验和调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做,能把报纸办得更加适应党和人民的要求,使报纸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向读者作调查,也是报纸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一个好办法。通过这种调查研究,报纸宣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向读者作调查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在一定时同内进行广泛性的调查,也可以在平时进行各种专题调查;可以开调查会、发调查信,也可以结合日常编采业务收集读者意见和了解读者情况。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去研究读者,使调查工作经常化。希望大家都注意研究读者,做好读者调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葛松 《军事记者》2014,(2):15-16
受众通过信息反馈影响新闻媒介。对于军区军兵种报纸来说,读者反馈实际反映了对报纸的阅读体验和价值判断。全媒体时代,增强军区军兵种报的服务功能,一方面要靠编辑记者眼睛向内自我评判、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用读者的眼睛来盘点报纸看点,用读者的评价来衡量办报效果,在此基础上改进办报质量、提升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夜班编辑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责任重大。做夜班编辑除了更需要有一种高度负责、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之外,还要具有一颗平常的读者心。一个出色的夜班编辑,从上岗起,就应该把自己放在报纸的“第一读者”位置上,用带着各种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目光来严格审视挑剔每一篇要成为印刷体的文字以及每一篇稿件在版面上所应处的位置,然后进行精心编排,不让即将出版的报纸版面、文字、标题愧对读者!  相似文献   

19.
訚洪 《新闻传播》2009,(6):113-113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怎样更好地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地增强报纸的服务性,真正地服务读者,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多为读者着想.深入实际了解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与读者息息相通,要经常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及时地敏锐地捕捉服务领域的各种新信息.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杨咏  张未 《新闻传播》2005,(12):56-56
有关读者调查显示,受众阅读兴趣正发生从“看报纸”到“用报纸”的显著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市民群众或多或少地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急于想知道的事情,他们读报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为重要的是要找到与他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时事编辑能为其提供周到而翔实的服务——从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到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