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融合指的是各媒介间的合作与联盟,现在已成为如今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各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报纸、电视、网络无论是在媒介功能还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融合。融合进程中,新闻摄影这种原本并不从属于纸媒的业务,也配合电视和网络需求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新闻摄影记者要在媒介融合时代下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素养。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摄影呈现出的新特性,指出新闻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最后分析了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影像获取的方式和传播途径,摄影记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摄影记者应尽快转变角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价值。本文对全媒体时代下对影像的需求以及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分析全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影响及其角色变化,意在提高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拍摄出更多的优质影像,希望对摄影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体形式、拍摄设备以及图片传播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新闻摄影在迎来全新机遇的同时,面临造假现象频发、图片版权受损、摄影记者的特权被弱化等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从完善新闻摄影工作机制、打破传统新闻摄影思维、打造多元化新闻摄影队伍、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素养和能力以及加强媒体融合等方面入手,可以让新闻摄影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记者相对于新闻记录者来说,存在感非常低,但是在新闻的传播中又离不开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记者在新闻的传播中起着通过镜头传播新闻的事实。但是新闻摄影在新时代的到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传播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摄影地位的日益提高,新闻摄影已逐渐成为“独立兵种”。这是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读者需要的必然。但是,新闻摄影要真正地成为“独立兵种”,就必须形成具有自己基本特点的体裁种类,以其独立的表现手法,把新闻事实迅速、准确、形象、生动地报道给读者。近些年来,经过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和积累,创造出一些符合时代潮流、满足报道需要的多种摄影体裁。为了能在摄影报道中更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影记者和编辑人员应当了解各种新闻摄影体裁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并在新闻摄影的采编中善于使用能够充分表达新闻内容的体裁,做到  相似文献   

7.
首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马钢杯)年前(12月28日)在马鞍山钢铁公司颁奖。安徽省省长傅锡寿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他鼓励摄影记者们运用新闻摄影这个武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是数码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目前,新闻摄影在完成了版面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革命后,急切呼唤"图文并重"的摄影记者。相机数字化提高了其普及率,不少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摄影记者只满足于简单地"咔嚓",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方面,受众对新闻图片有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在单兵作战时要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9.
自从数码相机迅速普及、手机可以拍出高清晰的图片,以及图片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摄影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深的了解,摄影也因此成为许许多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全民摄影的数字时代,新闻摄影记者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呢?新的时代,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其主体身份是记者。因此,过硬的摄影技术是前提,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功力。笔者结合地市报新闻摄影工作经验,谈谈对做一名合格地市报摄影记者的浅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事件的发展流程。如今,随着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大普及,方便快捷而又几乎是零成本的前期制作,让随便哪位摄影爱好者都能成为草根摄影记者,报社专职摄影  相似文献   

11.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在剐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新闻。于、贺两人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以文字作品获一等  相似文献   

12.
周连山 《新闻世界》2012,(9):208-209
"微时代"的到来给媒体摄影记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分析"微时代"的特质为切入点,结合新闻摄影的特点及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探讨"微时代"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发展,数码技术使摄影记者从暗房被解放到明室,使之成为互联网的宠儿,但同时也成了被网络冲击最大的群体。当每个人轻易掌握了数码摄影,新闻摄影就很难成为摄影记者的专利了。因此,读者对新闻摄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大。当前,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年会1997年10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140余人会聚一堂,就专事形象报道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如何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形象地高举这面伟大旗帜,坚持两翼齐飞的新闻摄影改革,为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历史性的记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等课题做了认真的探讨.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湖北日报.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承办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给大会发来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通过这次年会,更好地运用新闻摄影这一有力的新闻传播手段,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新闻竞争中,稿源需求增大和报社自有摄影记者人数少的矛盾,使构建大摄影队伍成为当前新闻摄影改革的发展趋势,所谓大摄影队伍是将与省报联系密切的地方宣传战线上的摄影人员与地市报的摄影记者,通过特约记者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对省内新闻反应迅速的报道网络,以作品交流为平台,使新闻资源最大化地得到挖掘和利用。目前《湖北日报》已采取行动,初步建立起了这个网络。网络建立后的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黄建凡 《青年记者》2007,(18):120-120
当今报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竞争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温州都市报摄影部近年来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环境对新闻摄影提出新要求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图片资源(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也加剧起来。对图片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图片视觉效果的要求日趋强烈,对摄影记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相似文献   

18.
当摄影记者,搞新闻摄影,如果不理解新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新闻摄影。这样,就不知背着照相机干什么,也就很难搞好摄影工作。现在,有没有摄影记者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呢?我不敢说很多,但也不敢说没有。至于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还不少。事实上新闻摄影不真,不新,不活等等问题的存在,同一些同志不懂什么是新闻不无联系。所以,当好摄影记者首先要认识新闻。一、理解新闻“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传媒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曾经被动接受媒介信息的受众,对信息变得越来越挑剔;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于是,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而过去依靠平面媒体生存的摄影记者,也面临职业的新挑战.军事新闻摄影记者同样如此。在全媒体时代,军事摄影记者必须直面机遇与挑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牢牢坚守军事新闻摄影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变革时代,读图已成为读者日常阅读报纸、了解新闻动态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新闻摄影报道为读者带来了"读图时代"的同时,也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更好地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反映党在改革开放形势中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所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