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曹思宁 《视听》2016,(7):158-159
具有拍照和修图功能的社交媒体的出现无疑创造了新的媒介环境。"吃饭前拍照"已经成为众多食客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最新养成且不易改变的习惯,"晒美食"已经成为"晒文化"这种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本应作为视觉和味觉享受的饮食行为在给社交媒体用户带来个人满足和自我认同的同时,也在"异化"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的角度,分析"饭前拍照"行为给社交媒体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其行为中包含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
如今,人们沉迷于社交网络之中,绞尽脑汁地将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面呈现在虚拟空间。本文以"晒"这种网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心理学为研究视角,深度剖析"晒客"的行为表现和特征,挖掘这种现象的背后心理因素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更理性的网络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3.
马燕 《传媒》2014,(23)
以微博为代表的虚拟社交应用已成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产生准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按照经典的"环境认知—价值形成—社会行为"传播效果层次研究模型,分析青年群体虚拟社交行为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越来越深入且广泛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都与自己的社交网络紧密绑定在一起.微信朋友圈为用户形象塑造和自我呈现创造了条件,用户也可以自我选择和控制要展现的内容,这就为网络上的“晒”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种“晒”行为.  相似文献   

5.
如今,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不再简单以血缘或地缘关系来连结彼此,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社区豆瓣网为例,对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兴趣建立的"陌生人"社交机制,并分析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所达到的文化认同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的沟通方式和传播渠道,依附现实社会关系生成多种网络交互行为,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拟合,显示出全新的关系演变格局。文章通过对社交网络传播特征的分析,研究社交网络发展的几种新动向,提出社交网络的未来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颖颖 《东南传播》2018,(6):121-124
从播客、闪客到创客,互联网上总是热点不断."晒客"便是其中之一,发端于互联网络,兴盛于社交媒体,"晒客"已成为一股潮流,席卷全球.微信是当下最普及的社交媒体,朋友圈基于相册的设计又适合晒图与分享生活,因而成为"晒客"重要的活动平台.那么对大学生"晒客"群体来说,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的"晒客"行为有何特征?它与我们的现实人际交流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络的激烈竞争,使得"点赞"功能在各大社交网络应运而生。"点赞"的用户群集中在青少年,新颖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方式。"点赞"操作便捷,但却传递着暧昧模糊的内涵,对青少年的人际传播产生了多重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点赞"行为和点赞动因,透视"点赞"行为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1106份抽样问卷调查,从互动传播行为的角度对网络新人类进行细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网络新人类的互动传播行为可分为:社交行为因子、认知行为因子、娱乐行为因子、展示行为因子、原创行为因子.基于五种互动传播行为,本研究将网络新人类细分为:信息人、玩乐人、关系人、舞台人、创新人.其中创新人所占网络新人类人数最少,但其互动传播行为最为活跃,也是未来网络世界的最强推动者与变革者.正处于正规教育阶段的网络新人类,其广泛使用的互动传播行为对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开放互动的网络课堂、团队网上协作作业正在取代传统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晒客”传播的自律及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倾诉隐私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网络上又派生出了一个新名词——晒客。晒客的英文名为“Sharer”,义为“分享的人”。所谓晒客,就是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影像等形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私人生活放到网络上“晒太阳”,与人分享,由人评说的网友。如今,晒客一族成了网上新贵,与先后兴起的博客、播客、威客、粉客、换客等,造就了网络上群客涌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唐雷 《采.写.编》2023,(11):104-10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生态视角强调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对舆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信息生态视角为基础,围绕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期为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朱月荣 《东南传播》2014,(11):101-103
本文试图以"点赞"功能为切入点,以传播学基础理论为框架,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出发,在对前人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最新的数据资料,关注最新的互联网资讯,从而将"点赞"行为分解为信息共享、人际互动、语义生成三个环节,以此对其进行梳理。进而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析传播形态的兴起及发展趋势,在对过去网络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剖析后,总结出当前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形态,并分析了这种新型特征对于个人、群体、网络及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浏览社交网络、接收以其为传播手段的信息,成为一种"全民"性质的行为,夸大信息传播的危害已不仅限于网络,而是可以对社会及日常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甚至成为影响恶劣的谣言。特别是发生重大疫情期间,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夸大事实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扰乱更为防疫工作雪上加霜。本文通过对重大疫情期间夸大信息的定义,总结出其特点及传播机制,推导出可能的治理手段,在不同类型的夸大信息愈演愈烈之前对其迅速分辨并有效扼制其传播,避免其对社会防疫工作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社交化传播是其重要特征。目前,网络综艺节目的社交化传播以"两微一抖"和视频网站为主要渠道,用户主动参与传播过程并进行积极的文本再生产,体现出媒介赋权、多元表达等新型传播观念,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危机公关公司作为幕后"推手"进行非法公关活动,有意识地影响和推进了网上舆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舆论对某种商品或某个人的评价,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干扰了网站的正常秩序。要净化网络环境,必须加强网络公关公司监管力度,健全社会评议机制,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形成"舆论场",影响事态的发展与演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交网络格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为例,探索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征,评估不同主体的行为,提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马燕 《东南传播》2014,(11):18-19
以微博为代表的虚拟社交应用已经成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产生准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以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按照经典的"环境认知——价值形成——社会行为"传播效果层次研究模型,分析青年群体虚拟社交行为的传播效果。结果显示,受众对媒介人物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容易造成"晕轮效应",但准社会交往关系依然比较脆弱。对青年群体而言,只有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才能保障健康的准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起,社交网络在我国开始发展,并迅速获得了网民的认同.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社交网络传播特有的参与性、互动性也使之成为网络广告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社交网络现有广告形式利弊,结合社交网络的传播特征,探讨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的核心价值与社交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为网络广告传播能更好的发挥社交网络平台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芷君  朱秀凌 《新闻知识》2023,(2):45-52+94-95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揭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的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对其社会资本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对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也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淑贤  崔悦 《今传媒》2022,30(2):112-115
以天涯、猫扑、西祠胡同为代表的网络论坛在互联网巨变浪潮之中逐渐让位于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但"无心插柳"的豆瓣小组却维持高增长,成为当下互联网时代一块"格格不入的遗迹"。豆瓣小组作为豆瓣旗下产品,创建并维系了一个用户量大、活跃度高、独树一帜和特色鲜明的网络论坛。本文选取豆瓣小组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小组成员、小组发言、小组管理的分析,阐述豆瓣小组的传播特色,并探讨豆瓣小组作为网络论坛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的定位、意义与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