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程章芳 《东南传播》2011,(11):164-165
眼下已是全媒体时代,电视行业格局发生巨变,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媒体竞争更趋白热化。本文在该背景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媒体语境下的转型策略进行探讨,文章粗浅,恐有诸多不足,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学界、业界对于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再关注,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和多种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各种APP应用软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从而宣告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电视种类繁多的节目中,民生新闻作为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有着无法替代的位置。本文通过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坚守与创新这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特别是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即使是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不例外。对此,本文就全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节目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及电视民生新闻的短视频化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探寻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强化互联网意识,发挥短视频制作优势,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使传统电视节目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传播内容极大丰富、生产过程全面优化、传播方式双向互动、传播渠道广为拓展,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荧屏上的一大热点,它可以给人们传播信息、提供服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全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全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探索新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营销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创新的同时,继续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帮帮团》作为福建极具社会影响力、观众忠诚度与品牌号召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直将主题主线报道民生化,作为提升主流影响力的发力点和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该栏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主题主线报道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推动了媒体行业的进步,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短视频这一新型传播形式,具有播放效率高、收视成本低、互动性强的诸多优势.伴随短视频风口的出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遇到时代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解析电视民生新闻在短视频风口下的创新发展之路,本文总结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特点,同时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希望进一步发挥电视媒体品牌优势,在短视频风口下重塑民生新闻的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支持电视民生新闻走出全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统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类节目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的视角,重点探讨在当前网络大潮中,依托传统媒体民生类新闻节目内容品牌优势,利用多媒体制播手段,促进传统民生类节目全媒体、多角度、立体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融媒体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抓住这一机遇,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上进行突破创新,实现和融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进而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3,(10):4-5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理念的改变,新闻传播已迎来全媒体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碎片化、分众化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对电视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虽然电视逐渐成为客厅中的摆设,人们更喜欢从手机和网上获取信息,但视觉画面的魅力使得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强军目标电视宣传的创新,必须立足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对传统地方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地方报业如何在传统媒体领域与广播、电视等媒体竞争中扬长避短?在全媒体融合道路上不断实现新闻采集、发布等创新,以理念创新为引领推动全媒体深度融合,方能真正实现扬长克短。本文从佳报传媒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初步构建和全媒体领域中纵深拓展、中央厨房功能释放的新闻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结合参考文献,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条唯一出路中的创新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张彦 《报刊之友》2014,(9):139-140
电视民生新闻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扩大报道内容;丰富报道方式,优化报道结构;明确媒体职能,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强化策划能力,建设栏目品牌。通过以上途径,电视民生新闻才能在全媒体时代“再创辉煌”或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媒介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社会全面步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走向也出现了改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的形式和渠道的丰富一方面给予传统媒介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又带给了传统媒介发展的机遇。因此作为电视媒介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自己的理念,创新电视媒体的工作方式,把握住全媒体时代带给电视媒体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新媒体对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在全媒体时代下找到适合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发展的特色道路。下文主要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对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影响,分析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下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新闻图片的获取是点到面的方式,媒体决定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在全媒体时代下,报纸、期刊、电视、音像等媒体之间实现了深度结合,受众可以获取更加多元化的信息,给新闻摄影工作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挑战做出了分析,探讨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新闻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电视媒体为了更加吸引老百姓的目光,把民生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予以打造,形成了不少特色和品牌。纵观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科学定位、广泛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在贴近性方面的一些认识偏差,对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贴近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所开展的民生新闻生产与传播工作需要重视积极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生态,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播渠道的拓展与人才队伍的构建两个层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激发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社会作用,进而对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了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制作技巧,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生新闻风行各地,突破传统观念,创新采访方式,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崭新的气象。然而。兴盛的背后却存在诸多片面而不成熟的发展误区。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一些电视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瓶颈突出。笔者在梳理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试探讨基层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理性发展的趋势和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